浙江推进农业人口进城落户:宅基地怎么办?

2023-07-21 1134 0
作者: 记者 来源: 央视新闻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其中,浙江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引发广泛关注。此外,《方案》中,更重要的是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怎么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案》实施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新闻1+1今晚连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共同关注:农业人口进城落户,浙江在推进什么?

  △本期完整视频

  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浙江怎么做?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在此框架下,此次浙江一方面提出要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另一方面,提出要健全新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未来,通过居住证与身份证衔接,来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务。

  让进城农业人口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政策 

  2020年,浙江流动人口为2791.97万人,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比重为39.58%。作为人口流入大省,近年来,浙江多地一直在推进农民工共享同城待遇的相关工作。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许多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保障目标。而放眼全国,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956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7061万人,省内流动10129万人。未来,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民,怎么真正更好实施相关的公共服务的保障?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浙江方案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兰建平:在《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中,最核心的就是农业转移人口这个群体。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在城市有很多户籍在农村,但工作在城市的流动人口,其中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被称为农业转移人口。那么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怎么样能够得到更好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这份文件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这份文件的出台,要使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工作期间得到最好的保障和服务。

  农业人口进城落户,宅基地怎么办?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兰建平:对大家关心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问题,《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中提出,要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上述权益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也就是说,这三个权利与落不落户不挂钩,你愿意落户,这三个权利也依然是你的。所以对于农业转移人口来说,如果你觉得落户城市是比较好的一种路径,你可以选择落户,不用担心这三项权利,你不愿意落户,当然这三个权利原来就是有的,所以这是非常清楚的,在这份文件当中也做了清晰表达。

查看余下4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