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农村老人自杀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这是一个两会提案,提了又提。北京政协委员王学坤提议,中国应该推行农民退休制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让65周岁以上的农民都能够“洗脚上田,老有所养”,充分享受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至少5亿人翘首期盼的这个提案,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在北京两会出现。早在201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就提出了这个方案,表示农民是第一产业从事者,应当享有退休和专业福利。下面这个因为老无所养导致的自杀事件一叶知秋,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作者:刘燕舞,社会学博士 原载:中国青年报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林木文沐浴之后,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这个69岁的老人坐在堂屋中间,一边在火盆里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半瓶农药。纸钱烧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
“他很久以前就开始计划自杀了。”刘燕舞后来听说。待人们发现时,林木文已经没有了呼吸。在这个距湖北武汉不到100公里的村庄里,村民猜测老人自杀的原因是与儿媳妇失和。
“他怕将来死了,孩子连纸钱都不给买。”一名村民对刘燕舞说,“这样死,还‘体面’些。”
那是2008年,刘燕舞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湖北省京山县进行田野调查。当问到村庄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
“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
这也成为刘燕舞研究农村老人自杀现象的开端。6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
他发现,林木文的悲剧不是个案,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他用驻村400多天的调查数据,画出了一条“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曲线: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不久前香港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跌至世界最低行列”,每10万人自杀人口不足10例。
“中国的自杀率总体上是在下降的。”刘燕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然后换了一种沉重的语气说,
“但是,农村老人却越来越难以摆脱这条(自杀的)路,这或许是他们稀释和消化现代老龄化社会痛苦的特有方式。”
01
比起亲儿子,这三个儿子最可靠
林木文的死,并没有在老人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激起多少波澜。甚至,老人曾当过村支部书记的儿子,也没有像刘燕舞以为的那样责怪妻子,而是“很坦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