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乡村要振兴,首先要解决“吃饭财政”问题
近日回乡下看望老爸老妈,刚一落座,左邻右舍便凑过来聊天。我趁机提出一个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你们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人翁,都有一些什么想法呢?
没想到大家七嘴八舌谈得很热闹,而且句句说在点子上,看得出来,农民朋友们很关心乡村振兴,掌握的信息量很大,因为跟他们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
有的说,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关键的是要让种粮有钱赚,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收购价不涨,农资价格猛涨,这个政府必须管一管……有的说,国家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现在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三日晴抗旱,三日雨抗涝”……有的说,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说着说着,大家逐渐把话题集中到了基层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上……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镇上来电话
有一位村干部抱怨: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镇上来电话!他说,一个村5、6个干部,要对付镇上40多个部门100多号人(笔者根据湘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核实,已经整合为15个部门,有些部门具有多项职能,加上党政负责人共计120人),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可以“发号施令”,今天要这个情况,明天要那个数据,而且都非常具体,其中脱贫户的统计信息每一户都像一本书那么厚……村上买打印纸不是一本本,一箱箱,而是一车车!镇干部坐在办公室,开着空调,舒舒服服,一个电话下来,村干部跑断腿!所以有时不得不采取“拖拉战术”,不是紧要的事不催上几遍不给办,客观上确实忙不过来……村官工作量很大,办事很难,累得要死,而且待遇很差,村书记每月3200元只发2400元,专职干部每月2300元只发1800元,按季度发放,扣下一部分作为绩效考核,过关了给你,过不了关没了……
据了解,在基层资金拨付渠道上,镇政府这一级机关往往成为一道“卡脖子”的环节,有些资金迟迟到不了村上,特别是有的专项拨款,有的拖上几年也到不了账,村上苦不堪言而又无可奈何。
还有一位农民朋友反映,他就住在镇政府门口不远,可是一位前任女镇长,当了2任镇长、一任书记,硬是没有见过她的真颜!
“吃饭财政”吃光了发展成果?
一位农民朋友拿出纸笔,给我列出一个清单:镇上120人(不含驻镇单位36人),平均每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加上五险一金和补助,6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是864万元;18个村1个社区共有村干部102人,一年工资302万元;两项相加,需要1166万元。那么全镇一年创造了多少财富呢?笔者查阅湘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该镇2021年全年完成税收916万元,全部用于发工资尚有缺口250万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