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胸膛,打醒良知和公理——悼一位老工人之死

2024-12-13 1605 2
作者: 方延亮 来源: 方延亮

     编者荐语:一生奉献为家邦,泪沾裳,志难偿。病榻缠绵,终觉解脱长。誓扫尘霾为工农,齐康健,唤朝阳!

  打开我的胸膛,看到老板的心更黑

  打开我的胸膛,看见虚伪和权威

  打开我的胸膛,打碎僵硬麻木的制度

  打开我的胸膛,打醒良知和公理

  ……

  ——歌曲《开胸验肺》

  多年前,我在音乐软件上发现了这首歌曲,简单又深刻的歌词,配合着那有些愤怒和不甘的、带着方言的“土里土气”的歌声,让我对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十分好奇,于是我就在互联网上探寻真相。那一天,我知道了一个疾病——尘肺病。

  2009年,28岁的青年工人张海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胸验肺”,只为了证明他自己患有医生仅看肺片就能判断出来的尘肺病。

  此前,他已经辗转多家医院,都给出了尘肺病的诊断,但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只给他诊断为“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

  没有职防所的证明,张海超就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着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

图片

  手持尘肺证明的张海超

  张海超成功了,他获得了公司的赔偿,但他也永远失去了健康。

  张海超的故事令人震撼!在21世纪的中国,竟然还有这样令人心痛的事情在这片大地之上上演!

  前几天,在偶然的情况下,我在一个群聊里看到了张海超,他的头像正是他自己,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对命运的不屈与抗争。

图片

  张海超头像

  然而,他分享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一位同样身患尘肺病的63岁的老工人,因经受不住尘肺病的折磨,自己拔掉了氧气管,结束了生命。

图片

  这位老工人上过高中,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还会经常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诗作,比如这首《病》:

图片

  这首诗哀恸凄婉,字字泣血,充满了对生命艰辛的深刻体悟和无奈叹息,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仅用质朴的语言就足以令人动情。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那位老工人躺在病榻上,氧气面罩下微弱的呼吸,每一次吐纳都像是与这个世界做着最后的告别。他的眼中或许有不甘,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对病痛折磨的解脱渴望。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千万尘肺病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命运的缩影。

  上个世纪80年代,他读完了高中,也考上了大学,这在那个年代是凤毛麟角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选择去上学,而是选择了上矿山打工。

图片

  80年代的大学生

  或许,在那个时代,生活的重压和对家庭的责任让他做出了更为实际的选择。矿山的收入虽然辛苦且充满风险,但对于急需改善家境的他而言,却是一条更为直接的道路。他以为,用自己的双手能够撑起一片天,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却未曾料到,这条道路会将他引向尘肺病的深渊。

查看余下4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