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赢的几次劳动争议官司(二)
应聘《某某杂志》副主编
大概在2009年八月份吧,我在智联网上看到某某杂志招聘副主编,就给他们发了简历,大概半个月后,通知我去面试。杂志是私人投资的杂志,刊号来源不详,有几家合作单位,社长(老板)周某据说深圳服装商人出身、曾创作小说。
面试时,社长跟我说当副主编要从记者做起,我也从记者做起,试用期三个月,工资三千五,转正后工资四千并签合同,从试用期开始稿费另算。但转正后工资并没兑现四千,合同也没有及时签订、社保也没及时上,这就为我后来申请劳动仲裁埋下伏笔——自从与《世界博览》杂志官司败诉后,我到哪里上班都第一时间悄悄留下与聘用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屡试不爽)——甚至面试时偷录交谈内容。
该杂志实行坐班,但比较宽松,上午十点到就行。我大概是9月初开始上班,到11月底走人。
在该杂志期间,我做过的报道最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煤矿大整合》——2009年10月我赴太原、大同所做的调查报道——感谢社长、编辑部主任信任,在我没有任何新闻线索的情况下派我赴山西调查采访,我也不辱使命,圆满而归——本来此篇万言大稿刊发当期封面报道,但恰巧南方电网给杂志30万举办论坛赞助,于是,南方电网稿件占据封面。
本来,这篇稿件也是我开始成为杂志封面报道记者的开端,此前的封面报道主要是我《法制早报》原同事(大专毕业)完成——她在报社时仅仅为辅助版面小记者,后跳槽到《国企》杂志跑能源口几年,成为这个领域成熟记者。她不坐班、但每次来办公室都要给社长回报业内动态、大事等。
杂志副社长姓张,女士,长得不算漂亮、但也绝对不丑。她主要负责经营,比较善于交际、跟国资委系统官员关系比较熟络。曾不止一次跟大家聊起与官员一起在高档会所吃饭,一个青菜价格就上万元。
据女社长讲,一次吃饭,某主任(应该是副主任,但习惯都叫主任)说这个酒不错,饭后走的时候随从就给主任打包两瓶,陪吃官员也一人一瓶——反正公款买单——所以反腐败的“八准八不准”出台真是应该,不然这些狗官随意挥霍国有资产且无人监管。
周、张二人都没上过大学,实际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多年商海履历,也令他们在文化产业领域长袖善舞。尤其现在,周十来年领军该杂志,在此领域也很有积累,也是能源领域内行了。
当年该杂志堪称大手笔之作是拉大旗作虎皮——通过国资委一个黄姓副主任在离任之前(后去中国工业协会或中国机械制造协会当会长),把杂志挂到国资委旗下,变成国资委“主管”——此事未经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审批与知悉——当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获知此事后很发火:“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个杂志?我都不知道!”不过,此事木已成舟,估计李荣融也不好断然把该杂志剥离出去——毕竟它就打个旗号,也不需要国资委一分钱,相反,有关人员还能获益,多烧香少载刺吧。于是,国资委网站就继续挂着该杂志。有了国资委“主管”的身份,该杂志广告经营如鱼得水、获益颇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