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草甘膦摄入后最聚集器官为肾脏,国内外众多研究证实肾脏是草甘膦首要损害器官
17、草甘膦摄入后最聚集器官为肾脏,国内外众多研究证实肾脏是草甘膦首要损害器官。
三、证据
2019年报告:“在中国,肾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20年间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长,在泌尿系统肿瘤相关死亡中位居第一位。...被诊断为肾癌的患者中,有20%~30%属于晚期”;2013年报告:“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标化发病率从2002年4.9/10万上升到2010年5.27/10万,上升了56.1%;中心城区居民发病率高于区域内其他地区”;2018年报告:“上海市原卢湾区男性肾细胞癌标化发病率从2004年6.46(/10万)上升到2011年13.95(/10万),上升比例为116%”;2019年报告:“1998—2001年,中国肾细胞癌(RCC)死亡率呈现较快速增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为19.33%;2001—2008年的死亡率年均增长率降至2.98%”,但继续增长,而且“肾细胞癌(RCC)的病因未明”。
1-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2019年1月研究:“近年来我国肾癌发病率呈快速增高趋势,其中约四分之一患者初诊时已有转移,而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
证据01(2019年1月):《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发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思明、盛锡楠获“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ZYLX201603)”资助《2018年肾癌内科治疗进展盘点》确认:
近年来我国肾癌发病率呈快速增高趋势,其中约四分之一患者初诊时已有转移,而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
李思明、盛锡楠,2018年肾癌内科治疗进展盘点,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5(0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filename=ZLZD201901006
1-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郑军华2019年3月《肾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所思所悟》:“在中国,肾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20年间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长,在泌尿系统肿瘤相关死亡中位居第一位。...被诊断为肾癌的患者中,有20%~30%属于晚期”
证据02(2019年3月):《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发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郑军华《肾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所思所悟》确认:
在中国,肾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20年间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长,在泌尿系统肿瘤相关死亡中位居第一位。其中,在被诊断为肾癌的患者中,有20%~30%属于晚期。肾癌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
郑军华,肾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所思所悟,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MNWK201903002.htm
1-3 济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大学健康学院王昱政、胡樱2021年3月《1992-2016年中国肾癌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在我国泌尿系统癌症中,肾癌占 77.24%[2]。1992-2016年,... 男性肾癌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的估计值为2.85%,女性肾癌死亡率AAPC的估计值为1.25%”
证据03(2021年3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济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大学健康学院王昱政、胡樱《1992-2016年中国肾癌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确认:
在我国泌尿系统癌症中,肾癌占 77.24%[2]。
1992-2016年,中国男性和女性的肾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总体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均较大。男性肾癌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的估计值为2.85%(95%CI:2.68%~3.02%),女性肾癌死亡率AAPC的估计值为1.25%(95%CI:1.04%~1.45%)。1992-2016年男性和女性的局部漂移值均>0(均P<0.05)。
就年龄效应而言,矫正了队列效应和时期效应后,自15岁起,男性和女性肾癌的死亡风险随年龄呈指数上升。从15~19岁至75~79岁年龄组的各生命阶段,每提高1个5岁年龄组,肾癌死亡的RR值男性为1.85,女性为1.59。两种性别的队列和时期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体及各年龄组的AAPC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肾癌死亡率增幅较大,对于肾癌防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王昱政、胡樱,1992-2016年中国肾癌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42(3) : 508-512.
http://rs.yiigle.com/CN112338202103/1313728.htm
1-4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防治科、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流行病学教研室2013年3月《2002-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原发性肾细胞癌的发病与生存情况》: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标化发病率从2002年4.9/10万上升到2010年5.27/10万,年均升6.23%;女性发病率从2002年1.99/10万上升到2010年3.94/10万,年均升10.87%。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心城区居民高于区域内其他地区。
证据04(2013年3月):《肿瘤》发表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防治科、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流行病学教研室张关玉、李晓莉、吴铮、傅益飞、曹广文《2002-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原发性肾细胞癌的发病与生存情况》确认: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2011年原发性肾细胞癌新发1 905例,男性1 234例、女性671例;男性标化发病率(5.71/10万人年)高于女性(3.07/10万人年)。
表1表明:男性标化发病率从2002年4.9/10万上升到2010年5.27/10万,上升了56.1%,9年期间年均升6.23%;女性发病率从2002年1.99/10万上升到2010年3.94/10万,上升了97.9%,9年期间年均升10.87%。
原发性肾细胞癌相关死亡697例,男性453例、女性244例;男性标化死亡率(1.88/10万人年)高于女性(0.92/10万人年)。原发性肾细胞癌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5%、69.84%、66.38%、63.40%和61.44%。
结论:浦东新区原发性肾细胞癌的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中心城区居民高于区域内其他地区。
李小攀et al.,2002-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原发性肾细胞癌的发病与生存情况,
肿瘤,2013;33(3) pp245-250
http://www.tumorsci.org/abstract.htm?id=OJ160415002042Xu1w4z
1-5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团队2018年2月《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状况分析》:“上海市原卢湾区男性肾细胞癌标化发病率从2004年6.46(/10万)上升到2011年13.95(/10万),上升比例为116%,年均升14.5%”。
证据05(2018年2月):《上海预防医学》发表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高淑娜、傅忠星、周建军、王烨菁、杜琰获“黄浦区卫生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HWZFK201809)”资助《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状况分析》确认: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肾细胞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7],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现代公共卫生问题。...
方法:收集2004—2011年间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有关卢湾区户籍人群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肾细胞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第5次中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共报告肾细胞癌新发病例323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10%。男性粗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病例110例,男女性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2011年男性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群发病和死亡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表1数据表明:上海市原卢湾区男性肾细胞癌标化发病率从2004年6.46(/10万)上升到2011年13.95(/10万),上升比例为116%,年均升14.5%。
... 对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致癌进行研究、对可控性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及控制是防治肾细胞癌的关键。
高淑娜et al.,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状况分析,
上海预防医学,2018(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YI201802009.htm
1-6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团队2019年10月《跨世纪十年中国肾癌死亡趋势分析》:“1998—2001年,中国肾细胞癌(RCC)死亡率呈现较快速增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为19.33%;2001年以后,...趋于放缓,2001—2008年的死亡率年均增长率降至2.98%”,但继续增长,而且“肾细胞癌(RCC)的病因未明”。
证据06(2019年10月):《癌症进展》发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韩苏军、王栋、寿建忠、李长岭、邢念增、张思维《跨世纪十年中国肾癌死亡趋势分析》确认:
方法:收集整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1998—2008年登记的肾细胞癌(RCC)数据,包括RCC死亡率及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按性别及城乡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中国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RCC的死亡趋势。
结果:1998—2008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肾细胞癌(RCC)的死亡率总体呈增长趋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为7.63%。男性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7.95%)略高于女性(7.13%);城市地区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6.97%)低于农村地区(7.67%)。
1998—2001年,中国肾细胞癌(RCC)死亡率呈现较快速增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为19.33%;2001年以后,RCC死亡率增长趋于放缓,2001—2008年的死亡率年均增长率降至2.98%。
中国男性、女性、城市地区及农村地区肾细胞癌(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在1998—2001年分别为18.09%、21.50%、18.21%和20.34%,在2001—2008年分别为3.87%、1.50%、2.49%和2.65%。
结论:中国肾细胞癌(RCC)死亡率在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自2001年开始趋于稳定。总体上,中国RCC死亡率的增长男性略高于女性,城市地区低于农村地区。
肾细胞癌(RCC)的病因未明,已明确与 RCC 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吸烟、肥胖与高血压,其他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暴露、生活及饮食西方化、尿路感染以及慢性肾病等[12-14]。有研究显示,RCC死亡与肥胖明显相关[12],与肥胖相关的 RCC 死亡正出现上升,尤其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的女性,而与吸烟相关的 RCC 死亡则出现下降[15]。维持健康体重与戒烟可能是预防RCC的最重要的手段[15-16]。
韩苏军et al.,跨世纪十年中国肾癌死亡趋势分析,癌症进展,2019(1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ZJZ201910008.htm
2、2008年报告:“北京成年人中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率为13.0%;据估计,北京有CKD的成年人数为143万”;2011年报告:“我国目前注册的尿毒症透析病人逾27万人,尿毒症透析病人平均年龄为53岁,比日本、美国的透析病人年轻了10多岁”;2012年2月报告:“目前在上海大约有11000名正在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且半数以上为中青年;本市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肾脏病已出现年轻化趋势”;
2-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肾内科、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与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市卫生局2008年3月《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率和相关因素:北京的一项人口研究》:“北京成年人中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率为13.0%(95%置信区间[CI]为11.9至14.2)。因此,据估计,北京有CKD的成年人数为143万”;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肾毒性药物(OR,2.19; 95%CI,1.21至3.97)”。
证据07(2008年3月):《美国肾疾病杂志》(Am J Kidney Dis.)发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肾内科、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与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市卫生局LuXia Zhanget al.《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率和相关因素:北京的一项人口研究》确认:
地点和参与者:中国北京的13925名成年人的代表性样本。
预测因素:年龄(18至39、40至59、60至69和> 70岁),性别,城市或农村地区,慢性呼吸道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吸烟,家族史(糖尿病, 高血压和CKD),肾毒性药物,中枢性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状态以及血脂异常。
结果和测量:慢性肾疾病(CKD)定义为肾小球滤过率估计低于60 mL / min / 1.73 m(2)或肾脏损害的标志物。肾小球滤过率是通过使用校准的血清肌酐水平和中国特有的公式估算。持续性蛋白尿和血尿被认为是肾脏损害的标志。
结果:北京成年人中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率为13.0%(95%置信区间[CI]为11.9至14.2)。因此,据估计,北京有CKD的成年人数为143万。
在18至39岁,40至59、60至69和70岁以上的受试者中,CKD的患病率分别为10.0%(95%CI,8.9至11.3),14.2%(95%CI,13.0至15.4),20.8%(95%CI,18.1至23.9)和30.5%(95%CI,26.6至34.7)。
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较大(优势比[OR],1.83; 95%CI,每10年增加1.51至2.22),肾毒性药物(OR,2.19; 95%CI,1.21至3.97),农村区域(相对于市区; OR,0.47; 95%CI,0.28至0.78),心血管疾病史(OR,2.04; 95%CI,1.24至3.3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40 mg / dL(或为3.00; 95%CI为1.39至6.51)和高血压状态(持续时间> 10年;或为1.85; 95%CI为1.19至2.88)。
LuXia Zhanget al.,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KD:
a population study from Beijing. Am J Kidney Dis. 2008 Mar;51(3):373-84.
LuXia Zhanget al.,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北京的一项人口研究。美国肾疾病杂志,2008年3月;51(3):373-8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8295053/
2-2 《健康报》2011年11月报道《我国尿毒症透析病人年轻化趋势明显》:“我国目前注册的尿毒症透析病人逾27万人,尿毒症透析病人平均年龄为53岁,比日本、美国的透析病人年轻了10多岁。...今年上半年新增48563名透析病人”;“约有80%的尿毒症病人因种种原因未能接受透析治疗”;“应将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关口前移”。
证据08(2011年11月):《健康报》报道《我国尿毒症透析病人年轻化趋势明显,专家呼吁慢性肾病防治关口前移》确认:
2011年全国肾脏病学术年会近日在江西省南京市召开。会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首次公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注册的尿毒症透析病人逾27万人,尿毒症透析病人平均年龄为53岁,比日本、美国的透析病人年轻了10多岁。
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各省、区、市的3587家血液净化中心登记注册的血液透析病人为221628人,今年上半年新增48563名透析病人。
目前,注册的尿毒症透析病人病因构成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占到了57.4%,糖尿病肾病占到了16.4%。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教授介绍,我国尿毒症透析病人平均年龄比日本、美国的透析病人年轻了10多岁,我国透析病人接受透析时间低于5年的占到81.5%,而日本为49%;我国透析病人透析时间大于10年的仅占3.5%,而日本达25.9%。另外,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在10%~13%,慢性肾脏病病人多达1亿多人,而病人对肾脏病的知晓率不过10%。
与会专家指出,按照我国人口数量和尿毒症发病率,粗略估计,约有80%的尿毒症病人因种种原因未能接受透析治疗,应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与会专家呼吁,我国尿毒症透析病人年轻化趋势明显,应引起各方关注,同时应将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关口前移。
健康报:我国尿毒症透析病人年轻化趋势明显,专家呼吁慢性肾病防治关口前移,2011-11-15
http://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11/1115/143568.html
2-3 上海2012年2月报道:“目前在上海大约有11000名正在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且半数以上为中青年;本市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肾脏病已出现年轻化趋势;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与发达国家相似,甚至更高”。
证据09(2012年2月):上海《新闻晚报》报道《本市慢性肾病患者半数以上为中青年》确认:
目前在上海大约有11000名正在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50%以上是由肾小球肾炎引起,且半数以上为中青年。昨天在沪召开的肾脏病改善预后指南会议透露,本市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肾脏病已出现年轻化趋势。
慢性肾脏疾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大约为11%至12%,这一水平已接近欧美国家,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与发达国家相似,甚至更高。
本市慢性肾病患者半数以上为中青年,新闻晚报,2012年02月05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2-02-05/123323884202.shtml
2-4南方报业2019年3月报道《佛山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孔耀中介绍说,目前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和老龄化趋势。以该院为例,40岁以下的肾病患者约占门诊量的三分之一。...如今肾内科年门诊量达8万多人次,年透析人次6.8万人次”、“我国每10个人中有1人就患有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患者全国150多万,每年12~15万新增尿毒症患者趋势上升”。
证据10(2019年3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报道《佛山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确认:
中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也就是说,在我国每10个人中有1人就患有慢性肾脏病,我国现在的尿毒症患者全国有150多万,每年还在以12~15万新增尿毒症患者的趋势上升着。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孔耀中介绍说,目前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和老龄化趋势。以该院为例,40以下的肾病患者约占门诊量的三分之一。
“大多数患有慢性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就诊时已发展为晚期肾功能衰竭,就是俗称尿毒症。”孔耀中说。
据介绍,因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血液净化的人数不断增长,以市第一人民为例,该院1986年开始有佛山第一台血液透析。如今肾内科年门诊量达8万多人次,年透析人次6.8万人次。
孔耀中说,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数不断提高,门诊病人从2005年的1.2万人次提高至今已达8.4万人次。“透析患者年平均费用超过10万,在佛山地区,血透患者社保支付额度高达20万,极大增加国家医保负担。”
南方报业:佛山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官方账号,2019-03-14
https://ishare.ifeng.com/c/s/7l2pAP0y0Li
2-5 《宁波日报》2021年3月报道:“近5年来宁波市第一医院肾病中心每年收治尿毒症患者近200例,年轻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
证据11(2021年3月):《宁波日报》报道《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确认:
宁波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边学燕告诉记者,人群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部分病人终将变成尿毒症。而且一些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发现自己患尿毒症的年轻患者也不少见。...
据统计,我国年轻肾病患者已超过300万,且每年以13%的速度在增长。在宁波,年轻的肾病患者同样逐年上升,近5年来市第一医院肾病中心每年收治尿毒症患者近200例,年轻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患肾病?好多一发现就是晚期呢?从事肾病门诊已近30年的边学燕总结了年轻人患肾病的六大原因:1)不规律作息;2)不爱喝水;3)重口味饮食,暴饮暴食,吸烟酗酒;4)憋尿;5)压力过大;6)忽视体检,对体检结果不重视。
宁波日报: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2021年3月11日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1-03/10/content_1264197.htm
3、2004年报告:“慢性肾衰竭(CRF)小儿的人数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构成比例,2002年(1.73 %)较1990年(0.72%)增高4.1倍;慢性肾衰竭(CRF)人数年平均增长13.67 %”;2008年报告:“北京成年人中慢性肾疾病(CKD)的患病率为13.0%,北京有CKD的成年人数为143万;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肾毒性药物(优势比,2.19)”;2019年报告:“我国儿童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相对匮乏”。
3-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4年10月《91所医院1990~2002年小儿慢性肾衰竭1268例调查报告》:“慢性肾衰竭(CRF)小儿的人数以及其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构成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997 -2002年较1990 ~ 1996年院内诊断慢性肾衰竭(CRF)人数及其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构成比例显著增加(p<0.01)。慢性肾衰竭(CRF)人数年平均增长13.67 %;慢性肾衰竭(CRF)人数年平均增长13.67 %;以1990年为基数的定基比显示2002年CRF人数较1990年增长4.3倍;行政地理分布显示出沿海发达省份发病人数高于西北内陆省份倾向”。
证据12(2004年10月):《中华儿科杂志》发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91所医院1990~2002年小儿慢性肾衰竭1268例调查报告》确认:
目的调查我国1990年1月~2002年12月间0~14岁住院小儿中慢性肾衰竭(CRF)病例的年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情况及转归.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国4个直辖市、13个省及2个自治区共91所医院参加调查.CRF诊断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1.73m2)为标准.采用填写调查表形式,对诊断为慢性肾衰竭的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登记,进行相关资料统一汇总、分析。
结果:慢性肾衰竭(CRF)小儿的人数以及其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构成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997 -2002年较1990 ~ 1996年院内诊断慢性肾衰竭(CRF)人数及其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构成比例显著增加(p<0.01)。慢性肾衰竭(CRF)人数年平均增长13.67 %;以1990年为基数的定基比显示2002年CRF人数较1990年增长4.3倍。
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为:
1)国家经济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使疾病谱改变,致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和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病有所增加;
2)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医疗常识的普及,使得更多患儿有机会就医住院;
3)现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使更多发现慢性肾衰竭(CRF)患儿。由此看出小儿慢性肾衰竭(CRF)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行政地理分布显示出沿海发达省份发病人数高于西北内陆省份倾向,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沿海地区大中城市集中,医疗条件较好,有更多患儿进人该地区就医有关。
1268例完整资料分析显示:男女比例1.49∶1,平均发病年龄8.2岁,平均确诊前病程2.5年。
主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占52.7 %,先天/遗传性疾病约1/4,以肾发育异常和肾囊性病为主。
确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胃肠反应、水肿、高血压和体格发育落后;平均血清肌酐(SCr) 594.7 μmol/L,BUN 39.1 mmol/L,肾功能分级≥Ⅳ级者占80%;1/3有肾萎缩,部分见囊性病变。
多数患儿接受保守治疗,肾替代治疗者200例(15.8%),以血液透析形式为主;29例(2.3%)接受肾移植,移植肾成活27例,成活率93 %。
随访率18.1%,平均随访2.4年。死亡病例167例,除尿毒症外,心力衰竭、感染是主要致死原因。
结论:我国小儿CRF的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病年龄在学龄儿童阶段;其原发病因以后天获得性肾小球疾病为主;治疗手段以保守治疗为多,肾替代治疗(透析与肾移植)有了初步的发展;较高的失访率与较低的随访率提示,现阶段我国儿童慢性肾衰竭(CRF)患儿的管理和随访工作亟待规范和加强。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91所医院1990~2002年
小儿慢性肾衰竭1268例调查报告,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ek200410002
3-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团队2019年9月《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我国儿童CKD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相对匮乏”。
证据13(2019年9月):《中华儿科杂志》发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石鑫淼、 刘贝妮、钟旭辉、王芳、丁洁《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确认:
我国儿童CKD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相对匮乏,以单中心研究为主,仅有少数研究为多中心研究或基于注册数据库的研究[16]和Chang等[44]运用台湾省全民健康保险注册数据库的研究。
石鑫淼et al.,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19(9) pp721-724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Detail?id=PeriodicalPaper_zhek201909018
4、贵阳医学院学者团队1984年研究揭示草甘膦原药造成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表明长期接触高剂量草甘膦,对实质器官有一定损害”
贵阳医学院学者团队1984年发表对草甘膦原药三个月亚急性毒性实验毒性研究揭示“750、250 毫克/公斤两组部分动物肝脏可见细胞浊肿和点状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脾淤血等病变,结合肝功能的改变,表明长期接触高剂量草甘膦,对实质器官有一定损害。”
证据14(1984年3月):《贵阳医学院学报》发表贵阳医学院农药毒理研究组《除草剂“草甘膦”毒性研究资料》确认:
三、亚急性毒性实验
1 . 材料和方法
药物:用9.72%的草甘膦工业品水剂,蒸馏水稀释。
动物:体重80-120克的健康大鼠80只, 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设四个给药组,一个对照组,各给药组每天以草甘膦溶液灌胃(每周六天,体积为 1 毫升/100克),剂量为750、250、90、30 毫克/公斤,对照组灌以同体积的蒸馏水。实验期为三个月。...
各脏器的肉眼检查及脏器系数均未发现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750、250 毫克/公斤两组部分动物肝脏可见细胞浊肿和点状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脾淤血等病变,结合肝功能的改变,表明长期接触高剂量草甘膦,对实质器官有一定损害。
朱延韦、蒋宪瑤,除草剂“草甘膦”毒性研究资料,贵阳医学院学报,1982(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YYB198203006.htm
5、孟山都1983年与1988年提交了两项代谢研究揭示草甘膦在哺乳山羊与产蛋鸡中“生物蓄积”,肾脏中草甘膦残留最高;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农药残留联合专家会议》(JMPR)2011年报告确认,杜邦公司1979年研究证实泌乳山羊(持续处理5天)肾脏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为肌肉的284.3倍;为脂肪的44.7倍,证实肾脏是草甘膦首要攻击损伤器官!
5-1 美国环保署(EPA)官方备忘录证实孟山都1983年与1988年提交了两项代谢研究揭示草甘膦在哺乳山羊与产蛋鸡中有“生物蓄积”致可食用组织草甘膦残留达到“肾脏(3.49-10.5 ppm),肝脏(0.457-0.529 ppm),脂肪和肌肉(0.009-0.011 ppm),奶(0.019-0.086)。
证据15(1989年1月):环保署健康影响分部饮食暴露处容限申请科化学家W. T. Chin博士致注册分部与健康影响粪便毒理学处负责人Robert J. Taylor备忘录《大豆中或上边的草甘膦(农达)》确认:
背景
孟山都农业产品公司已提议将40 CFR 180.364规定的除草剂草甘膦,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及其代谢产物氨基甲基膦酸(AMPA)的混合残留物的容忍度从6 ppm和大豆的20 ppm提高至20 ppm,秸秆从15 ppm增加到200 ppm; 根据收割前的应用,大豆皮的40 CFR 561.253标准下的ppm由20 ppm降至100 ppm。...
申请方(孟山都公司)提交了以下两项新的陈代谢研究:
#405413-1:合成的13C /14C标签草甘膦和氨基甲基膦酸(AMPA)在哺乳山羊中的代谢研究(1988年2月)
简述:将13C / 14C(9:1)标记的草甘膦和AMPA的混合物(272.2 mg的草甘膦二钠盐和28.7 mg的AMPA一钠盐)以120 ppm的剂量口服给予三只哺乳山羊,该剂量依据以前的农作物残留研究,每天的日粮摄入量相当于预期暴露水平的3倍。对照山羊接受含蔗糖的胶囊。在最后一次给药后22和24小时处死两只服用处理的动物和对照动物,并收集血液、肌肉、肾脏、肝脏、脂肪和胃肠道内容物进行放射分析。在最后一次给药后,将一只接受服用处理的动物维持净化阶段5天,并持续收集牛奶,尿液和粪便。在第10天将经净化的动物宰杀,收集血液、肌肉、肾脏、肝脏、脂肪和胃肠道内容物,以通过燃烧和液体闪烁计数进行放射分析。
收集到的样品中放射性的总回收率在81.1%至86.7%之间,尿液和冲洗盘余物中的总回收率为20.2%至23.8%,粪便、瘤胃内容物和肠内容物合计回收率为60.2%至66.5%。牛奶中发现不到0.01%。消除的主要途径是尿液和粪便。在为期5天的净化期结束时,消除速率接近恒定速率。
组织中的大多数14C残留物都可以用水提取。这些残留物通过两种HPLC方法测定,并通过GC / MS确认为草甘膦和AMPA。没有证据表明任何组织中的草甘膦和AMPA有任何进一步的代谢。
在未净化动物的可食用组织中,14C残留量的确定如下:肾脏(3.49-10.5 ppm),肝脏(0.457-0.529 ppm),脂肪和肌肉(0.009-0.011 ppm),奶(0.019-0.086)。
2、第#405413-2号:产蛋鸡中使用合成13C / 14C标签草甘膦和氨基甲基膦酸(AMPA)的代谢研究(1988年2月)
简述:25只27周大的白来航鸡产蛋母鸡口服13C / 14C标记的草甘膦和AMPA的(9:1)混合物7天。五组鸡,每组5只的剂量分别为0 ppm(第1组),120 ppm(= 3X,第2、3和5组)和400 ppm(第4组)。每天收集粪便和蛋。在最后一次服用后22或24小时或10天处死鸡。收集肾脏、肝脏、大腿和胸部肌肉、卵巢、脂肪,鸡胗,剩余的消化道及其内容物和全血,分组中进行燃烧分析和液体闪烁计数放射分析。
收集的样品中放射性的总回收率为82.4%至90.5%,其中排泄物为81.0%至90.5%。胃肠道含量少于0.01%到2.11%,总产蛋量中少于0.02%,其他组织总和少于0.1%。服用后的最初24小时内,排泄物中约每日剂量的66.6%至78.4%被清除。
对于剂量为120 ppm的未净化组,其14C残留量确定如下:肾脏(1.75-1.81 ppm),肝脏(0.511-0.560 ppm),脂肪和肌肉(<0.026 ppm),鸡胗(0.352-0.361 ppm)。400 ppm组的所有组织和鸡蛋中残留水平比120 ppm组高三到四倍。鸡蛋中大多数14C残留物(小于或等于0.244 ppm)在蛋黄中。鸡蛋和组织中的14C残留物大多数是可水提取的。这些残留物通过两种HPLC方法测定,第4组肝脏中的14C残留物(400 ppm含量)通过GC / MS确认为草甘膦和AMPA,在纯化过程中可迅速消除。
EPA Memo Glyphosate(Roundup) in or on Soybeans, January 30, 1989
环保署备忘录:大豆中或上边的草甘膦(农达),1989年1月30日
https://archive.epa.gov/pesticides/chemicalsearch/chemical/foia/web/pdf/103601/103601-242.pdf
5-2 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农药残留联合专家会议》(JMPR)2011年对草甘膦在动物体内代谢评估:泌乳山羊(持续处理5天)肾脏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为肌肉的284.3倍;为脂肪的44.7倍!孵蛋鸡(持续处理7天)肝脏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残留最高(未检测肾脏)、蛋黄中残留其次!
证据16(2011年):世界粮农组织(FAO)《草甘膦(158)与代谢物》确认:
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农药残留联合专家会议》(JMPR)的WHO小组于2011年对草甘膦在家畜、家禽中的代谢评估。
研究1(杜邦公司1979年持续5天处理研究)
在一只哺乳的山羊(英国Saanen品种,体重30千克)中研究了N-乙酰基草甘膦(N-乙酰基-N-磷酸甲基甘氨酸)的动力学行为和代谢(Lowrie, 2007a, DuPont-19796)。(通过明胶胶囊口服含服用剂)给山羊服用[14C] -N-乙酰基草甘膦的水溶液每天两次,连续5天。平均剂量为每天263 mg N-乙酰草甘膦,每日食物消耗为1.3 kg。在整个给药期间,饲料中的平均剂量水平为205 ppm N-乙酰草甘膦当量。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粪便、尿液、羊奶、笼洗液和组织中的放射性;在第一次给药之前和之后的24小时间隔内采集尿液和粪便样品,直到处死为止,并且在给药前和之后每天两次采集牛奶样品。最后一次给药后约12小时将山羊处死,并测定胆汁、肝、肾、肌肉(合并腰部和腹侧肌肉样品)和脂肪(网膜、肾和皮下)的总放射性残留(TRR)。样品储存在-20°C并在2个月内进行分析。
通过放射分析(燃烧分析和液体闪烁分析)分析收集的样品的14 C-残留水平回收了。给药剂量的87.8%。最终剂量后12小时,在排泄物(粪便、尿液、羊奶和笼洗物)中观察到大部分放射性(占剂量的87.7%),这表明[14C] -N乙酰草甘膦已被快速消除。羊奶、肝脏和肾脏分别含有小于0.1%的给药剂量。羊奶在24小时后达到稳定水平。肝、肾、肌肉和三个脂肪组织的总放射性残留(TRR)分别为0.72(TRR的0.03%),4.69(TRR的0.03%),0.05和0.06-0.11 mg / kg eq。结果总结在表1中。
表1、粪便、尿液、胆汁,羊奶和组织中的总放射性残留(TRR)
分析了粪便、尿液和羊奶的复合样品(第1-5天)。 没有提取复合尿液,但在分析之前将其离心去除颗粒。
用0.2N盐酸萃取牛奶,然后加入二氯甲烷以从萃取物中沉淀出乳固体,并进一步用0.2N盐酸萃取。 合并水提取物,并通过液体闪烁计数(LSC)测定放射性含量。 萃取液在己烷中分配以除去脂肪酸。 通过LSC分析测定,己烷馏分包含的放射性可忽略不计,因此脂肪馏分不被进一步处理。 将水提取物浓缩至干,并在0.1%三氟乙酸:甲醇(96∶4,v / v)中重构,并通过LSC测定提取的放射性残余物。
代谢物的定量可通过具有峰积分的在线放射分析法检测或通过馏分收集和液体闪烁计数(LSC)来完成。
在所有组织中均发现了N-乙酰草甘膦以及低水平的草甘膦,AMPA(IN YB726)和N-乙酰AMPA(IN-EY252)。 没有变化的N-乙酰草甘膦是各部分中的主要残留物,各自分别为肝脏(0.45 mg / kg),肾脏(3.74 mg / kg),肌肉(0.01 mg / kg)和脂肪样品(0.07 mg / kg)。 在以下部分中鉴定出草甘膦,各自分别为肾脏(0.24 mg / kg),肝脏(0.12 mg / kg)和脂肪(≤0.01 mg / kg)。 在两个部分中发现了AMPA,分别为肝脏(0.07 mg / kg)和脂肪(≤0.01 mg / kg)。 脂肪中的N-乙酰AMPA含量为0.01 mg / kg。 未改变的N-乙酰草甘膦(0.01 mg / kg)是全脂牛奶中检测到的主要残留物。 牛奶中也检测到痕量草甘膦和AMPA(<0.01 mg / kg)。
羊奶,肌肉和脂肪中未提取残留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3.2%、58%和26.4%。 对于羊奶,浓度为0.006 mg / kg eq(<0.01),因此未显示进一步作用。 肌肉中的组织浓度为0.050 mg / kg eq,表明需要进一步表征/鉴定。然而,进一步的清理尝试并没有导致更好的样品分析。脂肪中的组织浓度为0.47 mg / kg草甘膦当量。显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清理尝试。...
N-乙酰基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物转移到脂肪、肉类和羊奶中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哺乳山羊主要在粪便、粪便、尿液和网箱冲洗液等粪便中迅速消除了给药剂量(占剂量的87.7%)。 牛奶和可食用组织的总和大约为给药总剂量的0.1%。 结果总结在表2中。
表2、[14C] -N-乙酰基草甘膦施用给一只泌乳山羊后,可食组织和牛奶中代谢物的定量分布
据表2,泌乳山羊不同组织中AMPA+草甘膦+N-乙酰AMPA+N-乙酰草甘膦含量(mg/kg eq):
羊奶:0.001+0.001+0+0.011=0.013(与肌肉中类似!)
肝脏:0.068+0.118+0+0.446=0.632(其次)
肾脏:0+-0.24+0+3.74=3.98(最高!)
肌肉:0+0+0+0.014=0.014(与羊奶中类似!)
脂肪:0.003+0.007+0.01+0.069=0.089
因此:肾脏/肝脏=6.3倍;肾脏/肌肉=284.3倍;肾脏/脂肪=44.7倍!
研究2(杜邦公司1979年持续7天处理研究)
研究了母鸡体内N-乙酰草甘膦的代谢(Lowrie, 2007b, DuPont-19795)。 五只产蛋鸡(从英国格拉斯哥的Gilchrist Poultry公司获得)每天两次通过胶囊口服[14C] -N-乙酰草甘膦,剂量等于63.3 mg / kg饲料/天,连续7天。 饲料中的标称日剂量水平为50 ppm。 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937千克和2.065千克(范围1.710-2.593千克)。
在给药期间,每天收集一次排泄物,每天两次收集蛋。将鸡蛋分为蛋黄和蛋清。最后一次给药后6小时处死母鸡,并收集肝脏、肌肉(复合的乳房和大腿肌肉)和腹部脂肪的组织。
将样品储存在-20°C直至分析。 提取所有样品,并在4个月内进行初步分析。
使用(燃烧)放射分析法对收集的样品的14C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回收了总剂量的90.18%。大部分残留物(占TRR的90.08%)在排泄物中被回收(包括笼洗涤物)。 肝、脂肪、肌肉和卵分别占剂量的≤0.05%。在蛋黄中发现的浓度高于蛋清中。蛋黄中的放射性浓度从48小时后的0.044 mg / kg eq稳定增加到158小时后的0.342 mg / kg eq。蛋清浓度范围为0.001至0.019 mg / kg eq。在总剂量中,蛋黄中回收0.04%,蛋白中回收0.01%。肝脏,肌肉和脂肪中的TRR分别为0.51、0.04和0.05 mg / kg eq(见表3)。
表3、每天两次施用14C-N-乙酰草甘膦后排泄物、卵和组织中的总放射性残留
用水提取复合物(第1-7天)排泄物。用0.2N盐酸提取组织(肝脏、肌肉和脂肪)。用含二氯甲烷和氯仿混合物的0.2N盐酸提取复合蛋清(第1至7天)。用0.2N盐酸:甲醇(1:1,v / v)提取复合蛋黄(第1-7天)。从卵,组织和排泄物中提取了约81–96%的TRR。 残留在肝脏和蛋黄样品中的TRR受到胃蛋白酶和蛋白酶的顺序处理,从而释放出额外的放射性(总TOR率为4.1-14.7%)。
排泄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包含2种放射性标记的组分,分别与N-乙酰基草甘膦(剂量的82.38%)和草甘膦(剂量的0.79%)共层析。
在蛋清中,鉴定出的N-乙酰基草甘膦、草甘膦和N-乙酰基AMPA分别占41.48%TRR(0.004 mg / kg),10.90%TRR(0.001 mg / kg)和4.34%TRR(<0.001 mg / kg)。极性比乙酰草甘膦N酸弱的单个次要未知成分也占3.40%TRR(<0.001 mg / kg eq)。
在蛋黄中鉴定出N-乙酰基草甘膦、AMPA、草甘膦和N-乙酰基AMPA分别占68.40%TRR(0.157 mg / kg),0.91%TRR(0.002 mg / kg),5.69%TRR(0.013 mg / kg和 1.10%TRR(0.003 mg / kg)。
7天后观察到重建全蛋中的最高总放射性残留水平(蛋清和蛋黄中的残留总和)为0.361 mg / kg。 在整个鸡蛋中,未改变的N-乙酰基草甘膦和代谢产物AMPA、草甘膦和N-乙酰基AMPA的浓度分别为0.161、0.002、0.014和0.003 mg / kg。
在肝脏中,鉴定出的N-乙酰草甘膦,AMPA,草甘膦和N-乙酰AMPA分别占TRR(63.82%)(0.323 mg / kg),6.74%TRR(0.034 mg / kg),16.34%TRR(0.084 mg / kg)和 4.04%TRR(0.020 mg / kg)。
在肌肉中检测到八个放射性标记的成分。鉴定出的N-乙酰草甘膦,AMPA,草甘膦和N-乙酰AMPA分别占25.22%TRR(0.009 mg / kg),16.69%TRR(0.005 mg / kg),7.19%TRR(0.002 mg / kg)和1.89% TRR(0.001 mg / kg)。其余4种成分在性质上是次要的,没有任何一种占TRR的8.95%(0.003 mg / kg eq)以上。
在腹部脂肪中检测到六种放射性标记的成分。草甘膦(39.43%TRR或0.023 mg / kg),AMPA(11.29%TRR或0.007 mg / kg),N-乙酰基AMPA(10.18%TRR或0.006 mg / kg)和N-乙酰基草甘膦(23.45%TRR或0.014 mg /公斤)。 其余2种成分在性质上是次要的,没有一种占TRR的0.71%(<0.001 mg / kg eq)。 结果总结在表4中。
表4、产蛋鸡服用[14C] -N-乙酰基草甘膦后可食组织和鸡蛋中代谢产物的定量分布
据表4,母鸡不同组织中AMPA+草甘膦+N-乙酰AMPA+N-乙酰草甘膦含量(mg/kg eq):
蛋清:0+0.001+0+0.004=0.005(最低!)
蛋黄:0.002+0.013+0.003+0.157=0.175(次高!)
肝脏:0.034+0.084+0.020+0.323=0.461(最高!)
肌肉:0.005+0.002+0.001+0.009=0.017
脂肪:0.007+0.023+0.006+0.014=0.05
因此:肝脏/蛋清=92倍;肝脏/蛋黄=2.63倍;肝脏/肌肉=27.1倍;肝脏/脂肪=9.22倍!
N-乙酰基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主要在排泄物中迅速消除(包括使用笼洗剂量的90.08%)。 乙酰草甘膦N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没有显着转移到脂肪,肉和蛋中。 鸡蛋和可食用组织占总给药剂量的<0.1%。
FAO, GLYPHOSATE (158) AND METABOLITES, 2011
世界粮农组织(FAO),草甘膦(158)与代谢物,2011年
6、英国、意大利医学家与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团队合作2015年发表大鼠暴露超低微量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两年研究:“在各种实验动物和农场动物中进行的代谢研究表明,肾脏和肝脏组织中草甘膦和氨基甲基膦酸(AMPA,草甘膦的主要分解产物)比在脂肪、肌肉和大多数其他组织中的含量高10到100倍甚至更高[11]”、“发现肝脏和肾脏中4224和4447转录簇(一组对应于已知或推定基因的探针)的表达分别发生了变化(p <0.01,q <0.08)。肝脏中基因表达的变化范围为-3.5倍至3.7倍,肾脏为-4.3倍至5.3倍。”
证据17(2015年8月):《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发表伦敦国王学院医学与分子遗传学系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基因表达与治疗小组、伦敦国王学院基因组学中心、意大利Verona大学神经与运动科学系、法国卡昂大学生物研究所Robin Mesnage et al.《转录组概况分析反映了慢性超低剂量草甘膦除草剂农达暴露后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损伤》确认:
草甘膦的除草剂(GBH),例如农达(Roundup),是世界范围内使用的主要农药。... 通常在食品中检测出草甘膦的除草剂(GBH)残留[1, 2],还发现雨水,地表径流和浸出水污染了饮用水,从而增加了可能的暴露途径[3]。关于人体中草甘膦除草剂(GBH)残留负担的流行病学数据非常有限,但证据表明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广泛传播[4]。
草甘膦除草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抑制植物和某些细菌中存在莽草酸芳香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5-烯丙基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由于在脊椎动物中不存在这种途径,因此一般认为草甘膦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健康危害最小[5]。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草甘膦除草剂(GBH)残留物对肾和肝功能构成特殊风险。
草甘膦在肝脏中的作用最早是在1980年代观察到的,包括其破坏肝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能力[6]。草甘膦可以充当质子体,增加线粒体膜对质子和Ca2 +的渗透性[7],它可以触发活性氧的产生,导致观察到的氧化应激[8]。在美国饮用水中草甘膦允许浓度为700μg/ L的情况下,亚慢性暴露于草甘膦除草剂(GBH)后,在大鼠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氧化应激标志物升高[9]。在75天内每2天摄入4.87 mg / kg体重草甘膦的大鼠中检测到肝组织学变化和临床生化改变[10]。
在各种实验动物和农场动物中进行的代谢研究表明,肾脏和肝脏组织中草甘膦和氨基甲基膦酸(AMPA,草甘膦的主要分解产物)比在脂肪、肌肉和大多数其他组织中的含量高10到100倍甚至更高[11]。 在农场动物中,草甘膦尿液水平的升高与血清参数的变化相关,这些参数表明肝脏和肾脏的氧化应激和营养物中微量元素被消耗[12]。
除这些细胞毒性作用外,研究表明草甘膦除草剂(GBH)可以破坏多种内分泌信号传导系统,包括雌激素[13]和视黄酸[14]。 内分泌干扰作用可以解释暴露于亚致死剂量的草甘膦除草剂(GBH)的大鼠的生殖发育损伤[15]。 已经提出了对视黄酸信号通路的影响以解释草甘膦除草剂(GBH)在哺乳动物[16]和两栖动物[14]中的潜在致畸作用。
尽管如此,应该指出的是,对草甘膦除草剂(GBH)毒性研究的大多数结果都是在远高于一般人群草甘膦暴露的剂量下获得的。测试的剂量典型超过目前在欧盟内部设定为0.3 mg / kg bw /天或在美国设定为1.75 mg / kg bw /天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它们是基于大鼠慢性暴露后肝毒性测试结果制定的,尽管没有在终生实验中研究草甘膦除草剂(GBH)毒性。
在各种实验动物和农场动物中进行的代谢研究表明,肾脏和肝脏组织中草甘膦和氨基甲基膦酸(AMPA,草甘膦的主要分解产物)比在脂肪、肌肉和大多数其他组织中的含量高10到100倍甚至更高[11]。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其中以含0.1ppb草甘膦除草剂农达水平对大鼠提供饮水,从而不仅含有草甘膦而且还含有佐剂[17]。草甘膦当量浓度为0.05μg/ L,对应于欧盟(0.1μg/ L)和美国(700μg/ L)允许的浓度。
解剖形态学和血液/尿液生化变化的发生率显着增加,表明肝脏和肾脏的结构以及功能性病理。为了证实这些发现,我们对这些相同动物的肝脏和肾脏进行了转录组微阵列分析。
结果:
发现肝脏和肾脏中的4224和4447转录簇(一组对应于已知或推定基因的探针)的表达分别发生了变化(p <0.01,q <0.08)。肝脏中基因表达的变化范围为-3.5倍至3.7倍,肾脏为-4.3倍至5.3倍。在这两种组织中表达均发生变化的1319个转录簇中,发现了868个基因中3个功能类别的本体富集。
首先,参与mRNA剪接和小核仁RNA的基因大部分被上调,表明正常剪接体活性被破坏。肝细胞的电子显微镜分析证实了核仁结构破坏。其次,控制染色质结构的基因(尤其是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大部分被上调。第三,与呼吸链复合物I和三羧酸循环有关的基因大多被下调。途径分析表明mTOR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调节。
长期给予超低剂量草甘膦除草剂农达(Roundup)所引起的基因紊乱反映出肝脏和肾脏的脂毒性状况以及细胞生长的增加,这可能与对毒性作用引起组织损伤的再生反应有关。观察到的基因表达变化与纤维化、坏死、磷脂酰化、线粒体膜功能障碍和局部缺血一致,这与解剖学、组织学和生化水平相关并因此证实了病理学观察。
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在建立的实验室动物毒性模型系统中以超低环境剂量长期暴露于草甘膦除草剂(GBH)可能导致肝和肾损害,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重大影响。
Robin Mesnageet al., Transcriptome profile analysis reflects rat liver and kidney damage following chronic ultra-low dose Roundup exposure. Environmental Health. 25 Aug 2015;14:70
Robin Mesnageet al.,转录组概况分析反映了慢性超低剂量草甘膦除草剂农达
暴露后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损伤。2015年8月25日;14:70
https://eh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0-015-0056-1
7、美国、英国、加拿大多机构科学家团队2016年发表的《关于使用草甘膦类除草剂的担忧和与暴露有关的风险:共识声明》揭露食品中草甘膦除草剂残留对动物与人类肝肾造成一系列多方面危害。
证据18(2016年2月):《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发表美国弗吉尼亚州Charlottesville市环境卫生科学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Carnegie Mellon大学兼职教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医学与分子遗传学系;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发育和细胞生物学系;美国内华达州Paonia的内分泌干扰交流所;美国加州L. Everett&Associates;美国纽约州Yonkers市消费者联盟;美国纽约州Mount Sinai伊坎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加拿大温哥华市British Columbia大学儿童医院儿童与家庭研究所;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科学学院环境卫生科学系-美国Massachusetts大学生物科学系、生物医学系;美国俄勒冈州Benbrook咨询服务公司John Peterson Myerset al.《关于使用草甘膦类除草剂的担忧和与暴露有关的风险:共识声明》确认:
广谱草甘膦除草剂(通用商品名为农达“ Roundup”)于1974年出售给农民。自1970年代后期以来,草甘膦基除草剂(GBH)的使用量增加了约100倍。施用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广泛出现的杂草抗草甘膦和新的收获前的干燥剂使用方式所致。草甘膦基除草剂(GBH)的开发是为了替代或减少对除草剂的依赖,这些除草剂会引起有据可查的与漂移和农作物损害,功效下降以及人类健康风险相关的问题。
最初的草甘膦行业毒性测试表明,草甘膦除草剂(GBH)对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非目标物种构成的风险相对较低,导致全球监管机构设定了较高的可接受的暴露限值。为了适应与转基因的耐除草剂农作物相关的草甘膦除草剂(GBH)使用模式的变化,监管机构大大提高了玉米、油料种子(大豆和低芥酸菜籽)以及苜蓿作物和相关牲畜饲料的草甘膦耐受水平。
然而,近十年来发表的动物和流行病学研究指出,需要重新审视草甘膦的毒性。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近得出结论,草甘膦“可能对人类致癌”。
食品中发现草甘膦残留物
草甘膦除草剂(GBH)被广泛用于包括玉米、大豆、低芥酸菜子、小麦、大麦和食用豆在内的多种农作物[9]。 草甘膦除草剂(GBH)在这些农作物上的应用可以会造成收获的农作物及其加工食品中存在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物AMPA的残留[13]。
例如,英国食品标准局2012年10月进行的食品残留物测试发现,在109个面包样品中,有27个(24.77%)样品中的草甘膦残留量为0.2 mg / kg或以上[14]。 美国农业部2011年进行的测试状况表明,在300个大豆样品中,90.3%个大豆样品草甘膦残留为1.9 ppm,95.7%个大豆样品草甘膦代谢物AMPA残留为2.3 ppm[13]。 近年来,其他实验室报告的大豆水平更高(例如[15, 16])。
收获前,使用草甘膦除草剂(GBH)作为收割辅助措施是导致某些谷类食品中残留频率和含量增加的重要新贡献。 在英国这样的潮湿、温带气候国家中尤其如此。 在收获后的一到两周内进行这样的施用,以加速作物干燥,从而使收获操作能够更快开始(所谓的“绿色燃尽”用途[17])。 与在作物生长周期较早阶段接受典型施用量的农作物相比,此类后期施用通常会导致最终收获产品中的草甘膦/AMPA残留水平高得多。 草甘膦除草剂(GBH)的种植前施用以及收获后或休耕期的施用导致谷物、油料种子或草料作物中很少可检测到的草甘膦/AMPA残留。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草甘膦除草剂(GBH)使用模式以及对潜在危害的科学理解的不断发展,我们提出了一份与草甘膦除草剂(GBH)安全相关的新兴科学的关注声明。我们的关注声明考虑了当前出版的描述草甘膦除草剂(GBH)用途、作用机理、实验动物毒性和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它还审查了当前人类安全标准派生的问题。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草甘膦除草剂(GBH)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其使用量还在不断增加;
(2)在全球范围内,草甘膦除草剂(GBH)经常污染饮用水源、降水和空气,特别是在农业地区;
(3)草甘膦在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比以前认为的要长;
(4)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全球大豆供应中;
(5)人类对草甘膦除草剂(GBH)的暴露程度正在上升;
(6)草甘膦目前已经被权威地归类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7)美国和欧盟对草甘膦的“每日容许摄入量”的监管估计是基于过时的科学。
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在流行病学研究、生物监测和毒理学研究中利用内分泌学原理来确定草甘膦除草剂(GBH)的影响是否是由于内分泌干扰活动引起的建议。 我们建议,应优先考虑草甘膦除草剂(GBH)的常见商业制剂,以使其包含在政府主导的毒理学测试计划,例如包含到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以及美国疾控中心进行的生物监测中。...
来自人类和实验动物的数据表明与暴露有关的危害
经典的毒性研究评估了高剂量并检查了“经过验证的”终点(已在许多实验室中证明易于复制的终点)[18]。 尽管已知这些终点代表不良结果,但它们通常与人类疾病不相关,并且不被认为对所有毒理学终点都是全面的[19, 20]。 在啮齿类动物中进行的长期监管(2年)毒性研究表明,草甘膦对肝脏和肾脏有不良影响(在[3, 4]中进行了综述)。 然而,这些研究通常不能解决由内分泌系统介导的发育或代谢过程破坏引起的广泛的潜在不良反应[3, 21-24]。 对低剂量草甘膦除草剂(GBH)进行研究的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可以诱导肝肾损害[25-28],而草甘膦除草剂(GBH)在目前通常被认为对人类“安全”的范围内。
我们有把握地估计:
草甘膦在目前被监管机构认为“安全且可以接受的”暴露水平下,通过破坏线粒体代谢[57-59],从而激发大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4, 25, 26]。因此,“可接受每日摄入量”(ADI)对草甘膦除草剂(GBHs)的暴露量被高估了。影响其他终点的不良影响尚不确定,但仍令人担忧,表明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请参阅以下部分)。
来自草甘膦除草剂(GBH)的残留物可能对肾脏和肝脏构成更高的风险。在各种实验室和农场动物物种中进行的代谢研究表明,肾脏和肝脏组织中草甘膦和AMPA的水平,比脂肪、肌肉(肉)和大多数其他组织中的水平高10到100倍(或更多)。...
草甘膦是一种螯合剂,可以螯合对健康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金属,例如锌、钴和锰[67, 68]。 草甘膦除草剂(GBHs)的这一特性可以改变这些微量营养素对农作物、人、野生生物、宠物和牲畜的可用性。 这些微量营养素是酶的辅助因子,因此它们的损失有可能造成许多有害作用,尤其是对肾脏和肝脏功能的损害[69]。...
支持当前草甘膦除草剂(GBH)监管风险评估的毒理学数据已过时,不足以判断当代草甘膦和AMPA暴露水平对发育中的哺乳动物胎儿,肝脏和肾脏以及人类和其他多种动物生殖结局的影响[3, 25]。
John Peterson Myerset al., Concerns over use of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s: a consensus statement. Environmental Health. 17 Feb 2016;vol15, 19
John Peterson Myerset al.,关于使用草甘膦类除草剂的担忧和与暴露有关的风险:共识声明。环境卫生。2016年2月17日;第1S卷19
https://eh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0-016-0117-0
8、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提交给《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的草甘膦28天肾亚急性毒性研究:“草甘膦组小鼠肾小管有细胞脱落和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凋亡增加,对肾脏钙稳态维持有重要作用的 NMDA 受体表达升高...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并增加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蛋白的表达,升高 ROS 水平。”
证据19(2019年):《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文集》收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慧、丁凡、张林、王若静、吴庆《草甘膦的肾亚急性毒性》确认:
目的:药草甘膦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在环境和人群的尿样中也能检测出草甘膦及代谢产物。尽管草甘膦具有致癌争议,但其健康危害目前尚无定论。文献报道吸收入体内的草甘膦主要分布在骨和肾,动物实验发现农药草甘膦的高剂量急性染毒损伤肝肾,长期低剂量染毒使肝和肾细胞的损伤相关基因表达升高,而职业人群很可能在季节性农药喷洒中受到亚急性暴露。因此本研究目的分析草甘膦的亚急性暴露对肾的损伤及机制。
方法:雄性8周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和草甘膦组(400mg/kg bw/d),每日一次经口灌胃染毒28天,每周收集一次24h尿样,检测尿肌酐和尿酸,酶联免疫法检测β2- 微球蛋白和白蛋白。实验结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肝脏和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血样及组织制备匀浆做生化指标分析。进而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 (0-100M)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胞内活性氧簇 (ROS) 和胞内钙离子的水平;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凋亡蛋白和钙离子通道相关蛋白表达;并用化学干预剂分析关键指标的作用。
结果:亚急性草甘膦染毒对小鼠体重和肝肾系数无影响,但尿白蛋白在染毒第7天和第14天有所升高,尿β2- 微球蛋白在染毒的第7天起升高(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草甘膦组小鼠肾小管有细胞脱落和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凋亡增加,对肾脏钙稳态维持有重要作用的 NMDA 受体表达升高。进一步用细胞实验发现 40-100M 草甘膦染毒 HK-2 细胞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并增加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蛋白的表达,升高 ROS 水平。用 NMDA 受体拮抗剂 MK-801 干预可抑制草甘膦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水平和 ROS 水平升高,以及缓解草甘膦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增加。钙离子螯合剂和 ROS 的抑制剂 NAC 干预也可缓解草甘膦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增加。
结论:草甘膦亚急性染毒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钙稳态是其可能的毒性机制之一。
高慧et al.,草甘膦的肾亚急性毒性,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文集,2019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DV201910001015.htm
9、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物科学系团队2020年1月《草甘膦在体外试验中影响细胞增殖》:“草甘膦增加了人胚肾293(HEK293)细胞中细胞的生长速度。... NEAT1是一种长的非编码RNA,与癌症和活性基因转录有关,在草甘膦处理过的细胞中会增加。”
证据20(2020年1月):《终生》(All Life)发表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物科学系Soyeon Jeonet al.《草甘膦在体外试验中影响细胞增殖》确认:
自1974年投放市场以来草甘膦是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Tarazona et al. 2017)。它是甘氨酸的磷酸氨基衍生物,是最小的氨基酸,被认为对动物和人类安全无害。
该除草剂的目标是存在于植物中但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5-烯丙基丙酮酸莽草酸酯-3-磷酸合酶(EPSPS)(Funke et al. 2006)。 草甘膦是一种强螯合剂,可螯合植物中的矿物质和二价离子,包括钙、铁、镁和锌(Mertens etal.2018)。 一些研究表明土壤细菌加速草甘膦的降解,在一些实验室测试中大约需要2-3天(Kryuchkova etal.2014; Torretta etal.2018)。 草甘膦在水中的半衰期在14到91天之间变化(Torretta et al.2018)。 草甘膦也可以通过非生物途径降解(Barrett and McBride 2005)。
草甘膦的主要代谢产物氨基甲基膦酸(AMPA)在毒理学上与其前体相似,比其前体更具弹性,据报道半衰期为76-240天(Dominguez etal.2016)。在另一种途径中,草甘膦分子可以降解为磷酸盐和肌氨酸中间体,然后转化为甘氨酸(glycine)(Gonzalez-Valenzuela and Dussan2018)。
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草甘膦一直被认为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都是安全的,直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5年发布报告(Cressey2015)。 IARC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门癌症机构,将草甘膦归类为人类的“可能致癌物”。
然而在同一年,另一个组织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宣布草甘膦``不太可能对人类致癌或对人类健康造成任何类型的风险
(https://www.efsa.europa.eu/zh/press/news/151112)。
这些声明主要基于动物试验的数据和数据解释,与人类中进行的研究的证据相矛盾(Mesnage etal.2014; Defarge etal.2018)
(https://www.jcmnh.org/cell-damaging-effects-of-glyphosate-are-we-ready-for-roundup/)。
自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草甘膦归类为人类2A类“可能的致癌物”以来,这种合成化学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需要进行验证。关于草甘膦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动物中进行的,人们对草甘膦在人类中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了解。
如果不进行广泛的检查,例如通过基因分析,就不能排除草甘膦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危害,这简单因为人类不携带以草甘膦为目标的酶/途径。 实际上,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农达除草剂通过基因组分析影响雌激素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多种细胞途径(Stur etal.2019)。
此外,人和牛的肠道中存在带有EPSPS酶的草甘膦易感的肠道细菌(Shehata et al. 2013)。 最近的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人类心理以及身体健康有多种影响(Belkaid and Hand2014; Evrensel and Ceylan2015)。 因此,摄入草甘膦也可能间接影响人类健康。
在美国,每年约有1900万磅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用于农业生产。 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摄入的草甘膦约2%被代谢为AMPA,其余的进入血液并通过尿液排出(Conrad etal.2017)。 草甘膦已被广泛地广泛使用,人类摄入和物理接触看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有必要通过更直接,更严格的实验来确定草甘膦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了解草甘膦在分子和生化水平上的功能,并使用人胚肾HEK293细胞分析草甘膦在人肾癌细胞中的作用。 最初,通过伤口愈合,细胞增殖和结晶紫分析检测HEK293细胞的表型,发现草甘膦可促进细胞生长。 有趣的是,我们的生化分析表明,草甘膦处理浓度低至6μm持续24h,就足以将RNA聚合酶II募集到编码细胞周期进程关键转录因子的基因上,包括EGR1、JUN、FOS和MYC。
这表明草甘膦通过调节转录水平的基因表达来促进细胞生长。与此一致,我们的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数据表明,草甘膦会影响细胞周期调节剂(包括cyclin B1、cyclin D1和p21)的mRNA表达。此外,草甘膦增加了长的非编码RNA(lncRNA)、核副斑点组装转录本1(NEAT1)的表达,NEAT1被称为哺乳动物细胞中许多基因的转录调节因子。此外,使用质谱法估计草甘膦对HEK293细胞的吸收效率为约11pM /细胞/天。当与HEK293细胞一起孵育时,草甘膦似乎比没有细胞的对照更快被代谢成AMPA。孵育24小时后,约30.8%的草甘膦转化为AMPA。
综合考虑,我们的数据表明,适量的草甘膦(0.6–18μm)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周期进程来刺激人肾细胞的增殖。此外,我们提议,草甘膦分子被人肾细胞以11 pM /细胞/天的速度吸收或消化。据我们所知,这些结果暗示了草甘膦在人类细胞周期调控中的新功能和机制,有助于揭示草甘膦在人类生理学中的分子机制。
在本研究中,我们报道了草甘膦增加了人胚肾293(HEK293)细胞中细胞的生长速度。有趣的是,草甘膦的浓度介于0.6至18μm之间,可促进细胞增殖,而较低或较高的浓度分别不会刺激细胞生长或对其产生干扰。
在分子水平上,细胞生物学和生化数据表明草甘膦可促进EGR1,JUN,FOS和MYC的转录,这是细胞周期进程的关键转录因子和早期基因,细胞周期调节剂包括cyclin B1,cyclin D1和p21。 NEAT1是一种长的非编码RNA,与癌症和活性基因转录有关,在草甘膦处理过的细胞中会增加。
另外,草甘膦对HEK293细胞的吸收效率估计约为11pM /细胞/天,并且当与HEK293细胞一起孵育时,草甘膦的代谢似乎增加。我们的发现为草甘膦对人类细胞生长的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并表明草甘膦通过在体外激活人类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来促进细胞增殖。
一些研究证明了草甘膦对DNA的致突变作用,增加了草甘膦处理过人或小鼠细胞中加合DNA物的含量(Peluso etal.1998; Kwiatkowska etal.2017)。 我们的研究利用相对较低的人类可能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环境暴露于草甘膦0.006 <[草甘膦] <18 µM的浓度,发现这些适量的草甘膦浓度对细胞增殖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我们尚未在草甘膦的背景下测试过可能导致肿瘤发展的DNA损伤的情况,但高草甘膦的浓度似乎可以抵消细胞生长的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这可能归因于高草甘膦浓度可能对细胞产生的强烈螯合作用、潜在的DNA破坏或其他未知作用。 低于某些阈值的草甘膦也有可能通过充当温和的应激源而刺激细胞增殖,从而引发密封反应(Mattson, 2008)。
尽管已经进行了动物/体内分析以测试草甘膦的安全性,这样做重要和必不可少,但需要注意的是动物没有完全模仿人类的生理和对环境的反应。另外,过去所作的大多数动物研究使用高浓度的草甘膦,远高于人类通过食物和环境摄入或接触的草甘膦的含量。因此,必须使用摄入/允许的浓度在体外与人细胞或类器官和动物/体内一起测试草甘膦,以确保公共和可持续安全性。在这方面,我们的研究可以被认为是对该化学物进行进一步,更严格的机械验证的第一步。
还应测试更多的人类细胞以建立本研究中显示的发现。我们还尝试估算了降解为AMPA并被HEK293细胞吸收的草甘膦的量。知道草甘膦是否进入细胞或从细胞表面产生调节信号以控制转录非常重要,我们期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不断确定并回答这个问题。
Soyeon Jeonet al., Glyphosate influences cell proliferationin vitro. All Life, Jan 2020; 13(1)
Soyeon Jeonet al,草甘膦在体外试验中影响细胞增殖。终生,2020年1月;13(1)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6895293.2019.1702108
10、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医院内科、急诊医学科2000年8月对草甘膦除草剂中毒临床研究:“草甘膦除草剂(GlySH)摄入中毒患者...“死亡率为8.4%。... 131名患者中有3名患有肾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这些病人全部死亡”、“因肾功能不全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排列“与不良的预后和死亡率高度相关”因素第三位、“人类对草甘膦除草剂(GlySH)的耐受性似乎不如动物”;日本学者2020年临床研究:“在近端小管中突出的肾小管损伤...上皮液泡变性...表明草甘膦线粒体毒性参与了急性肾损伤(AKI)”。
10-1 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重症医学、放射科学者1991年10月研究:“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中毒患者中“肾脏异常发生在14%(10/74)的病例中”。
证据21(1991年10月):《人与实验毒理学》(Hum Exp Toxicol.)发表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重症医学、放射科Talbot AR et al.《草甘膦表面活性剂除草剂农达(Round-up)急性中毒:93例回顾》确认:
在1980年1月1日至1989年9月30日之间,彰化基督教医院治疗了93例含有草甘膦和表面活性剂的农达除草剂(Roundup)。非幸存者摄入的41%草甘膦除草剂溶液的平均量为184±70 ml(范围为85-200 ml),但据报道有些患者摄入了较大量的草甘膦除草剂(500 ml),仅导致轻度至中度症状。
肾脏异常发生在14%(10/74)的病例中。他们的血清肌酐均升高(但三位患者中血清肌酐仅高于176.8 Rm 1-1),有时甚至少尿(3/10)。在三例中发生红色血尿。在所有情况下,血尿素氮均正常。
Talbot AR et al.,Acute poisoningwith a glyphosate-surfactant herbicide (‘Round-up’):
a reviewof 93 cases. Hum Exp Toxicol. 1991; 10:1–8.
Talbot AR et al.,草甘膦表面活性剂除草剂农达(Round-up)急性中毒:
93例回顾。人与实验毒理学。1991; 10:1–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673618/
10-2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医院内科、急诊医学科2000年8月对草甘膦除草剂中毒临床研究:“草甘膦除草剂(GlySH)摄入中毒患者...“死亡率为8.4%。... 131名患者中有3名患有肾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这些病人全部死亡”、“因肾功能不全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排列“与不良的预后和死亡率高度相关”因素第三位、“人类对草甘膦除草剂(GlySH)的耐受性似乎不如动物”。
证据22(2000年8月):《学术急救医学》(Acad Emerg Med.)发表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医院内科、急诊医学科H L Leeet al.《草甘膦-表面活性剂除草剂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因素:131例综述》确认:
1988年6月至1995年12月,共有131例草甘膦除草剂(GlySH)摄入中毒患者来我院,其中男69例,女62例。有11人死亡,死亡率为8.4%。... 131名患者中有3名患有肾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这些病人全部死亡。
使用比值比(OR)分析,识别出那些比值比大于5的变量(表3)。在已识别的17个变量中,有8个与不良的预后和死亡率高度相关,包括因呼吸窘迫而需要插管、呼吸窘迫、因肾功能不全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CXR异常、休克、摄入量较大(> 200 mL)、意识改变、高钾血症、和肺水肿。...
在我们的研究中死亡的患者摄入的草甘膦除草剂(GlySH)估计量(330±42 mL)比以前的报道(Sawada et al., 206 mL; Tominack et al. 263 6 104 mL)要多。[3,5]
草甘膦表面活性剂除草剂是一种配方商业产品,其中包含4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15%的聚氧乙烯胺(POEA)表面活性剂和水。它对植物的毒性取决于对植物莽草酸代谢途径的特定影响。[9]
哺乳动物中缺乏该途径可能有助于解释草甘膦的相对较低的全身毒性[对大鼠4,320 mg / kg,对兔子3,800 mg / kg的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10]如果我们将这些数字应用于60公斤重的人,则估计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226–259.2 g,这是在556–632 mL的草甘膦除草剂(GlySH)中发现的草甘膦的量。
像以前的报告一样,我们研究人群中摄入的草甘膦除草剂(GlySH)的量是基于估计和自我报告的,这是不可靠的。
然而,从我们的患者和以前的研究[3-5]来看,人类对草甘膦除草剂(GlySH)的耐受性似乎不如动物。这表明人类的毒性机制或耐受水平与实验哺乳动物的机制不同。中毒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
H L Leeet al.,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a glyphosate-surfactant herbicide intoxication: a review of 131 cases. Acad Emerg Med. 2000 Aug;7(8):906-10.
H L Leeet al.,草甘膦-表面活性剂除草剂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因素:131例综述。学术急救医学。2000年8月;;7(8):906-1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0958131/
10-3 《临床和实验肾脏病》2020年12月发表日本静冈国际卫生与福利医学大学内科肾内科草甘膦除草剂中毒临床研究:“肾穿刺活检的组织学检查发现在近端小管中突出的肾小管损伤...在整个活检标本中均观察到所呈现的近端肾小管上皮液泡变性。...肾小管近端小管上皮损伤的肾脏组织学,即线粒体丰富的肾节,表明草甘膦线粒体毒性参与了急性肾损伤(AKI)”
证据23(2020年12月):《临床和实验肾脏病》(Clin Exp Nephrol.)发表日本静冈国际卫生与福利医学大学内科肾内科Takahide Kimura et al.《草甘膦类除草剂对肾小管的伤害》确认:
一名78岁的女性因自杀性草甘膦类除草剂(GBH)摄入5天后出现急性肾损伤(AKI)而入院。她患有肾脏功能不全的少尿(血清肌酐水平为12.9 mg / dL)。剧烈的水合作不能解决她的尿少症,并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肾穿刺活检的组织学检查发现在近端小管中突出的肾小管损伤,但没有明显的肾小球异常(图1)。在整个活检标本中均观察到所呈现的近端肾小管上皮液泡变性。经过3周的血液透析分析治疗后,她的肾功能逐渐恢复,并独立进行了透析。
尽管被认为对人体的毒性微乎其微,但草甘膦类除草剂(GBH)中毒仍表现出多种症状,包括急性肾损伤(AKI)[1]。一种认识将急性肾损伤(AKI)归因于草甘膦类除草剂(GBH)的表面活性剂成分造成的低血容量性休克[2]。然而,肾小管近端小管上皮损伤的肾脏组织学,即线粒体丰富的肾节,表明草甘膦线粒体毒性参与了急性肾损伤(AKI)[3]。
Takahide Kimuraet al., Renal tubular injury by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 Clin Exp Nephrol. 2020 Dec;24(12):1186.
Takahide Kimuraet al.,草甘膦类除草剂对肾小管的伤害。临床和实验肾脏病。2020年12月;24(12):118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673618/
11、江苏省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者2013年11月《草甘膦对人体的毒性研究进展》:“草甘膦经口服中毒的严重病例,可出现心、肝、肺、肾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死因是呼吸衰竭、休克及肾功能衰竭”、“很有必要对长期接触人群进行监测,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
证据24(2013年11月):《江苏预防医学》发表江苏省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窦建瑞、钱晓勤、毛一扬、蔡翔、朱宝立、张峰获“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课题(Y2012054)”资助《草甘膦对人体的毒性研究进展》确认:
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1],已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农药 品种。...
摄入量>85mL会有胃肠道腐蚀和上腹部疼痛,肾和肝损伤也较为常见。经口服中毒的严重病例,可出现心、肝、肺、肾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死因是呼吸衰竭、休克及肾功能衰竭[17]。
草甘膦由于使用广泛,在土壤、水和食物中都有残留,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体 造成威胁,对人类是否具有潜在的毒性值得长期关注。很有必要对长期接触人群进行监测,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以控制和降低草甘膦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
窦建瑞et al.,草甘膦对人体的毒性研究进展,江苏预防医学,2013月11月,24(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YF201306017.htm
12、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2017年对草甘膦生产企业工人职业性接触草甘膦流行病学研究:“职业接触草甘膦对人群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损伤与接触剂量存在关联”。
12-1 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队2015年5月《草甘膦对工人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接触组的BUN(血浆尿素氮水平)、CHOL(胆固醇) 低于对照组,...可能与肝、肾功能受影响造成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有关”。
证据25(2015年5月):《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发表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毛一扬、孙兰芳、蔡翔、窦建瑞、朱宝立、张锋获“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课题立项项目(Y2012054) ; 国家卫生标准项目(20140701)”《草甘膦对工人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认:
草甘膦是一种常见的除草剂,我国为草甘膦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全球有近一半的草甘膦在中国生产,接触人数众多。目前与草甘膦毒性方面有关的研究主要为动物实验且大都集中在上世纪 90 年代。由于缺少单一接触的人群和接触者都为小剂量短时间接触,所以目前尚缺乏草甘膦对人体的毒性的专一研究。2008 年,巴西对草甘膦重新进行评估,官方建议将其毒性等级从第四级(微毒)提高到一级(剧毒)。...
选择草甘膦生产企业接触草甘膦原药的作业人员59人为接触组,男46人、女13人,平均年龄 ( 31. 22±8. 59) ( 20 ~ 46) 岁,平均工龄 ( 4. 56±2. 16) ( 1~ 18) 年。随机选取同地域饮食、生活习惯近似的非职业接触工作人员42人作为对照组,男29人、女13人,平均年龄 ( 33. 92 ± 8. 42) ( 22 ~ 50) 岁,平均工龄 ( 4. 05±1. 76) ( 1 ~ 23) 年。所调查对象均为50 岁以下未患有肝、肾、心脑等疾病,无长期服药史工人。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显示,接触组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和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和总胆固醇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草甘膦作业环境可能对工人血清生化指标含量有一定影响。
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草甘膦对不同的生物及其生育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8]。
徐辉[9]对 60 例草甘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有 20 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2 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肝、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主要表现为 ALT、AST、TBIL、BUN、Cr 的升高。
许明正等[10]对 13 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血 ChE 活性及肾功能均正常,但有 5 例 AST、ALP 轻度增高。也有部分中毒患者出现 ALT 和 ChE 升 高[11]。
有学者研究了草甘膦作用下AChE、LDH、AST、ALT、ALP、ACP 的活性以及血清蛋白电泳,结果显示草甘膦对于除了 ACP 以外的酶均有作用[12]。
Zouaoui K 等[13]搜集了 13 例草甘膦急性中毒患者,对于其中有入院记录的 10 例病人进行调查,发现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心律失 常、肾 功 能 损 伤、肝毒性和意识的丧失。
张彬彬[14]根据透射电镜观察草甘膦处理过的鲫鱼肝细胞,也证实了高浓度组鲫鱼肝细胞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亚细胞结构形态病变: 线粒体肿胀、空泡以及内质网空泡化。这种结构改变大多是细胞不可恢复性损伤的标志,提示活体内肝细胞死亡或坏死的出现,从而扰乱生物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产生显著的中毒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草甘膦接触组的 ALP、CK、CK- MB、TP、ALB 均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接触组较长期接触高纯度的草甘膦导致肝脏部分功能出现了某些应激反应。但两组的异常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且大部分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与接触时间和剂量没有达到人体出现效应的阈剂量有关,目前草甘膦对人体的剂量-效应主要体现在某些功能指标的量的变化。接触组的 BUN、CHOL 低于对照组,一方面可能与肝、肾功能受影响造成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样本量受限有关。
草甘膦对暴露人群肝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肝脏代谢和分解外来化合物的生理生化功能有关,外源性化合物在肝脏内进行生物转化,易于对肝脏产生损害。目前普遍认为草甘膦是在肝细胞线粒体中使氧化磷酸化作用受阻,二磷酸腺苷( ADP) 不能转化为能量三磷酸腺苷 ( ATP) ,细胞缺少能量后发生坏死,从而引起组织损害及衰竭。
草甘膦使用范围广泛,在土壤、水和食物中都有残留,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威胁,故其对人类是否具有潜在的毒性值得关注。鉴于草甘膦的巨大市场需求潜力,国内有很多家企业扩建新建生产装置,接触草甘膦的工人大大增加;在使用过程中,许多农场等地接触人员也在不断增加。
但一方面国内外对草甘膦的损伤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另一方面草甘膦的毒性资料主要来自动物实验,且研究较为分散和稀少,缺少关于草甘膦对人群健康危害的资料; 目前尚未见其对单一直接接触人群的相关调查资料,也没有其损伤途径和人体的敏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直接单一长期接触人群进行监测,为草甘膦的毒性资料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对控制和降低草甘膦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起到积极作用。
毛一扬et al.,草甘膦对工人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1505019.htm
12-2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等机构团队2017年7月《职业接触草甘膦对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结论:职业接触草甘膦对人群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损伤与接触剂量存在关联。”
证据26(2017年7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院卫生检验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张锋,潘丽萍、丁恩民、葛琴娟、张志虎、许建宁、张力、朱宝立获“: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项目(20140701);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项目 (QNRC2016549)”资助《职业接触草甘膦对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确认:
目前,中国已成为生产草甘膦的第一大国,产量约占全球草甘膦生产量的1/3。草甘膦原药大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50(>4320mg/kg,兔急性经皮LD50>2000mg/kg, 急性毒性被分为Ⅲ级;对家兔皮肤有轻微的刺激(Ⅳ级);对家兔眼有轻度刺激(Ⅲ级)[2]。草甘膦对人体的呼吸、内分泌、心血管、免疫、生殖系统的损害均有报道[3-7]。
方法:于2014年4—11月,选取江苏、山东5家草甘膦生产企业的接触草甘膦工人作为接触组,共526名;以管理、后勤等非接触草甘膦工作人群作为对照组,共442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浓度,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比较接触组和对照组肝肾功能的差异。
四、肾功能异常情况
1.肾功能检测结果及异常率比较:
接触组血中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1)。接触组与对照组血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触组总体肾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2%、4.8%< 0.001。详见表5。
2.不同岗位接触组对象肾功能损伤情况:
包装岗位肾功能异常率最高,为28.2%。离心、干燥、包装、制剂投料岗位肾功能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详见表6。
3.不同草甘膦接触浓度调查对象肾功能损伤情况:
当浓度为<0.03~6.00、<0.03~7.00、<0.03-10.00mg/m时,接触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肾功能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累积暴露量低于40.56g时,接触组与对照组的肾功能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累积暴露量高于40.56g时,接触组与对照组的肾功能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详见表7。
结论:职业接触草甘膦对人群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损伤与接触剂量存在关联。
张锋et et.,职业接触草甘膦对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7)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yfyx201707009
13、英国《中毒信息服务机构》学者2004年3月综述报告《草甘膦中毒》:“草甘膦...口服给予大鼠后...初始分布主要分布于小肠、结肠、肾脏和骨骼”、“摄入> 85 mL草甘膦除草剂浓缩制剂可能对成年人产生明显的毒性...肾和肝功能障碍也很常见”、“在更严重的情况下,肾和肝功能损害(转氨酶活性增加)...并不少见”。
证据27(2004年3月):《毒理学评论》(Toxicol Rev.)发表英国《中毒信息服务机构》(National Poisons Information Service)Sally M Bradberryet al.综述报告《草甘膦中毒》确认:
毒代动力学:草甘膦毒物动力学的现有知识主要来自动物研究,并且最近已得到综述。[20] 口服给予大鼠后仅吸收约30%。[20,26]的血浆中的草甘膦浓度在1-2小时达到峰值[20,26,27],并迅速下降。[26] 初始分布主要分布于小肠、结肠、肾脏和骨骼。[27]
摄入> 85 mL草甘膦除草剂浓缩制剂可能对成年人产生明显的毒性。胃肠道腐蚀作用,以口腔、咽喉和上腹部疼痛和吞咽困难为常见。肾和肝功能障碍也很常见,通常反映器官灌注减少。...
在更严重的情况下,肾和肝功能损害(转氨酶活性增加)和/或意识障碍并不少见[5,37],尽管草甘膦或表面活性剂的直接毒性作用可能会导致器官灌注减少。...
Sally M Bradberryet al., Glyphosate poisoning, Toxicol Rev. 2004;23(3):159-67
Sally M Bradberryet al.,草甘膦中毒,毒理学评论。2004;23(3):159-6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862083/
14、经更严格同行审查后由《欧洲环境科学》2014年6月再次出版法国科学家塞拉里尼《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与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在雄性处理组中,肝淤血与坏死比对照组高2.5到5.5倍... 雄性大鼠的死亡主要由于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引起”。
证据28(2014年6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教授领衔《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与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2012年9月发表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FCT),但是在力挺转基因学者发动的持续抨击与诽谤运动后2013年11月遭刊物总编撤稿。经更严格同行审查后由《欧洲环境科学》再次出版的法国卡昂大学生物研究所、意大利维罗纳大学神经学、神经心理学、形态系Gilles-Eric Séralini et al.团队该项研究确认:
背景:对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玉米(饮食中11%与更多)、种植时喷洒或者不喷洒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以及仅饮水含草甘膦除草剂农达完整成分(含草甘膦及其辅佐剂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0.1 ppb),对老鼠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两年试验。该项研究构成对孟山都未获得这种转基因玉米商业化释放前进行的一项喂饲90天研究的跟踪调查研究,使用孟山都的研究相同老鼠品种、每组同量动物数量,对同样数量老鼠分析了各种生物化学指标。
我们的研究代表对于这些物质的头一项长期慢性研究,对观察中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情况进行了时间顺序性报告。因而,该项试验原本并没有设计作为致癌性毒理学研究。我们对于所观察的34种器官报告了的主要发现,对大部分器官在11个时间点观察了56个指标。
结果:生物化学分析确认非常显著的肾慢性不足,对所有处理组雌雄皆如此;发生改变指标中76%与肾脏相关。在雄性处理组中,肝淤血与坏死比对照组高2.5到5.5倍。在雌鼠中,所有的处理组死亡率比对照组通常高1.3至2.3倍,而且死亡的更早。这种差别在喂养转基因玉米的三组雄鼠组中也明显。所有的结果都激素与性别依赖,而且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
结论:我们的发现意味着必须进行长期(2年)喂养试验才能充分评估转基因食品及其完整商业性配方农药残留的安全性。
雄性大鼠的死亡主要由于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引起,这证实了在NK603 GM玉米90天喂养试验中观察到的第一个毒性迹象[7]。...
我们发现在雄性鼠肝脏中发生的紊乱是慢性毒性的特征,这一点已通过生化肝脏和肾脏功能参数变化所证实。观察到雌性动物肝功能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已知的雌激素对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43]。
雌激素可通过MAP激酶-NF-kB信号传导途径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基因的表达,从而提供抗氧化作用[43]。此外,肝酶已清楚地证明其表达方式具有性别特异性,在NK603 GM玉米的90天大鼠喂养试验中也如此[7]。然而,在一项长期研究中,在饲喂耐草甘膦除草剂农达(R)的转基因(GM)大豆的雌性小鼠中观察到了早期肝衰老的证据[12]。在本研究中,在超微结构水平上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表明,在所有处理中,在性别和肝细胞剂量方面,转录的痕迹和细胞核清澈结构中的其他缺陷在性别和剂量依赖性方面均相当。这与众所周知的非常低草甘膦除草剂农达(R)稀释度对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和细胞膜降解、诱导肝细胞和其他细胞系坏死的毒性作用一致[8, 9, 44, 45]。 ...
有趣的是,也许令人惊讶的是,在没有施用草甘膦除草剂农达(R)的NK603 转基因(GM)玉米饲喂的动物组中,观察到了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类似效果。 ...
Séralini GEet al., Republished study: long-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24 Jun 2014, 26(1):14
Séralini GE et al.,重新发表研究:农达除草剂和耐农达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
欧洲环境科学。2014年6月24日
https://europepmc.org/article/PMC/5044955
15、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医学和分子遗传学系;法国卡昂·诺曼底大学UR食品生物工艺毒理学环境;意大利Ramazzini学院;荷兰Leiden大学医学中心微生物组分析和治疗中心团队2019年12月研究:“通过饮用水施用草甘膦(原药)和MON 52276(以相同的草甘膦当量剂量),每日摄入量为每天0.5 mg、50 mg和175 mg / kg体重(mg / kg bw /天),分别代表欧盟“可接受每日摄入量”(ADI),欧盟“未观察到的不良影响水平”(NOAEL)和美国“未观察到的不良影响水平”(NOAEL)”90天,“在肾脏中观察到了低频(2/8只动物:25%)肾盂矿化,炎症和肾盂上皮坏死”。
证据29(2019年12月):《预印本在线期刊》(BioRxiv Preprint)发布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医学和分子遗传学系;伦敦盖伊医院,基因表达与治疗小组;法国卡昂·诺曼底大学UR食品生物工艺毒理学环境;意大利Ramazzini学院;荷兰Leiden大学医学中心微生物组分析和治疗中心R Mesnage et al.《弹枪的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草甘膦通过抑制莽草酸途径改变了SD大鼠的肠道微生物组》确认:
由于包括人在内的动物细胞中都不存在莽草酸酯途径,因此据称草甘膦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但是,莽草酸途径也存在于某些微生物中。
由于许多微生物都依赖EPSPS来进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因此发现草甘膦与二羧酸(例如草酸盐)结合可作为抗寄生虫剂,并有可能用于治疗由原生动物寄生虫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和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引起的感染(美国专利7771736 B2)。 通过外推法,草甘膦被提议用作抗莽草酸酯途径阳性细菌的抗生素(美国专利号7771736 B2)。
另外,已经描述了草甘膦在农业领域中喷洒时具有杀真菌特性。例如,豆属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锈菌属真菌(Puccinia spp)已知会引起锈病的疾病(Feng et al. 2005),在耕种过程中向耐草甘膦除草剂农达的转基因农作物喷洒草甘膦基除草剂(GBH)可以抑制豆属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和锈菌属真菌(Puccinia spp)的生长。在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的另一项研究中,草甘膦残基的存在被认为是选择性杀真菌剂,有利于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坎宁汉菌(Cunninghamella sp.),被孢霉菌(Mortierella sp.)和丝孢菌属(Scedosporium sp.)的生长(Mandl et al. 2018)。
尽管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将人类肠道中真菌的存在与健康影响相关联,但尚无研究调查草甘膦是否会影响这些被称为肠道“菌群”的真菌种群(Huseyin et al. 2017)。
......据推测,草甘膦可能通过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某些微生物群落产生选择压力来促进各种人类疾病的发展和发展(Mesnage and Antoniou 2017)。尽管一些研究调查了草甘膦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Lozano et al. 2018; Mao et al. 2018; Nielsen et al. 2018),对牛的影响(Riede et al. 2016),对蜜蜂的影响(Motta et al. 2018)或对海龟的影响(Kittle et al. 2018),关于草甘膦干扰人类胃肠道微生物中莽草酸酯途径的干扰是否会导致不良健康后果,仍存在激烈的争论。
为了解决草甘膦毒理学方面的知识鸿沟,我们采用了结合盲肠微生物组弹枪宏基因组学(caecal microbiome shotgun metagenomics)和代谢组学的多组学策略,测试草甘膦或其代表性的欧盟商业除草剂MON 52276是否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组有影响。...
处理:七组12只8周大的雌性SD大鼠接受了90天的处理。
通过饮用水施用草甘膦(原药)和MON 52276(以相同的草甘膦当量剂量),每日摄入量为每天0.5 mg、50 mg和175 mg / kg体重(mg / kg bw /天),分别代表欧盟“可接受每日摄入量”(ADI),欧盟“未观察到的不良影响水平”(NOAEL)和美国“未观察到的不良影响水平”(NOAEL)(European Food Safety 2015)。
草甘膦购自Merck KGaA(Sigma Aldrich®, Gillingham, Dorset, UK),纯度≥95%。草甘膦除草剂农达 MON 52276(商业名称:Roundup Bioflow)购买自意大利市场。...
对所有处理的和对照动物进行肾脏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评估。 在对照动物的肝脏中未检测到病变,而在肾脏中观察到了低频(2/8只动物)肾盂矿化,炎症和肾盂上皮坏死(图1D,白色阴影柱)。
R Mesnageet al., Shotgun metagenomics and metabolomics reveal glyphosate alters the gut microbiome of Sprague-Dawley rats by inhibiting the shikimate pathway.
BioRxiv Preprint, Dec. 2019
R Mesnageet al.,弹枪的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草甘膦通过抑制莽草酸途径改变了SD大鼠的肠道微生物组。预印本在线期刊,2019年12月。
16、《自然杂志 - 科学报告》2019年4月发表华盛顿州立大学生物学学院生殖生物学中心团队揭示,“观察到F2代(孙辈)后代和F3代(曾孙辈)病理急剧增加。观察到的跨代病理包括前列腺疾病、肥胖、肾脏疾病、卵巢疾病和分娩(出生)异常”!
证据30(2019年4月):《自然杂志 - 科学报告》发表华盛顿州立大学生物学学院生殖生物学中心Deepika Kubsad, Michael K. Skinneret al.《草甘膦诱发病理学及精子表观突变表观遗传的评估:跨代毒理学》确认:
祖辈环境暴露于各种因素和毒物已被证明能促进成人发病的表观遗传、代际遗传。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为草甘膦除草剂(N-(膦乙基)甘氨酸),知名品牌“农达”。关于草甘膦直接接触毒性(风险)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代际作用没有进行严格的调查研究。
目前的研究中,对F0代(研究中最初代)雌性大鼠仅短暂暴露,发现(试验剂量)草甘膦对直接暴露的F0代或F1代(子辈)病理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与此相反,观察到F2代(孙辈)后代和F3代(曾孙辈)病理急剧增加。观察到的跨代病理包括前列腺疾病、肥胖、肾脏疾病、卵巢疾病和分娩(出生)异常。F1代(子辈)、F2代(孙辈)和F3代(曾孙辈)精子表观遗传分析鉴别到差异DNA甲基化区(DMRs)。许多DMR相关基因已被确认并已被证实与病理有关。...
在雄性和雌性中监测了肿瘤的发展,发现肿瘤在F2代草甘膦雌性谱系中有所增加,但F1或F3代草甘膦谱系中却没有增加,图2c。如前所述[37,41],在雄性和雌性性中最主要的肿瘤是乳腺腺瘤。 还鉴定出1例乳腺纤维肉瘤、1例淋巴瘤、1例毛细血管上皮瘤和1例耳性纤维肉瘤。由华盛顿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WADDL)进行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因此,我们认为草甘膦可以诱导疾病和生殖系(如精子)的代际遗传。观察表明,在后代的疾病病因学中必须考虑草甘膦的代际毒理学。
以前的一些环境毒物的研究已经被证明可以导致代际遗传的病理、疾病和精子表观遗传的改变。这包括杀菌剂vinclozolin(烯菌酮、免克宁、灰霉利)[36, 37, 38],塑料衍生化合物(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39]、农药氯菊酯[40]、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和甲氧氯[41, 42]、碳氢化合物(飞机燃料JP8)[43]、二恶英[44],和除草剂阿特拉津(莠去津)[45]。
Deepika Kubsad, Michael K. Skinneret al., Assessment of Glyphosate Induced Epigenetic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Pathologies and Sperm Epimutations: Generational Toxicology. Nature - Scientific Reports, April 2019; Vol.9, Article No.6372
Deepika Kubsad, Michael K. Skinneret al., 草甘膦诱发病理学及精子表观突变表观遗传的评估:跨代毒理学。自然杂志-科学报告,2019年4月;第9卷文章号637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2860-0
17、新华社《新华国际》2013年发表《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不能无动于衷》揭露“水中仅含有5μg/kg(即5ppm)微量草甘膦,即对受试老鼠的健康构成明显损害”、“美国环保局同时明确指出,草甘膦造成肾脏问题”、《人民日报》2018年发表驻欧美记者团队《除草剂,既伤肝肾又致畸形》揭露“研究的老鼠在服用了欧盟标准万分之一浓度的草甘膦后,经过两年才表现出损伤”、“草甘膦除草剂会损伤肝脏和肾脏DNA”。
17-1、《新华国际》2013年8月发表《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作者柴卫东(某科研机构研究员)《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不能无动于衷》:“2012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团队)的试验研究证明,水中仅含有5μg/kg(即5ppm)微量草甘膦,即对受试老鼠的健康构成明显损害”、“美国环保局同时明确指出,草甘膦造成肾脏问题”。
证据31(2013年8月):《新华国际》发表《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作者柴卫东(某科研机构研究员)《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不能无动于衷》确认:
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可能带给人类社会的风险,包括认识风险、事故风险和恶意风险。抛开后两种情况,即使是认识风险,也十分复杂。
科学认识是不断丰富的。许多知识,是逐步获得的。对于转基因食品来说,有些危害可能在批准上市的时候还未曾发现,但是,一段时间以后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危害,那就应该根据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发现,不断修改和完善监管。监管者应该注意随时更新知识和认识,而不能刻舟求剑,面对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仍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不知道。
我国进口的最大宗单一品种农产品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来源于其转入的基因,也来源于其中所必然蕴含的草甘膦。草甘膦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发明的农达除草剂的主要有效成分。
我国进口的大豆,绝大多数是转基因大豆,而这些大豆都是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品种,这意味着其种植过程会普遍施用草甘膦。近年来,草甘膦也被作为农作物收获前的干燥剂而喷洒。
长期以来,孟山都及其资助和影响的媒体大肆宣传草甘膦低毒、无害,国内更有人公然叫嚣草甘膦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更为恶劣的是,他们对草甘膦负面影响的科学研究进行打压和封杀。
由此造成的非常严重的一个危险是,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12年修订版依然如此)对大豆的草甘膦允许残留量未作限制,其直接后果是,全世界草甘膦残留量最高的转基因大豆均流向我国。我国既不知道这些大豆的草甘膦含量,更不知道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我国而言,这种单一有毒物质的投放力度,及其可能的危害后果,可谓史无前例。
最近,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被披露出来了。
2012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团队)的试验研究证明,水中仅含有5μg/kg(即5ppm)微量草甘膦,即对受试老鼠的健康构成明显损害。而我国大量进口的抗农达大豆中草甘膦含量接近20mg/kg,高出4000倍,其风险令人忧虑。当然转基因玉米(美国孟山都公司的NK603抗农达转基因玉米)本身对大鼠也造成类似损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文献库网站收录了2013年6月8日《食物与化学毒理学》发布的泰国科学家的论文《草甘膦通过雌激素受体蛋白诱发人类乳腺癌细胞增长》。论文揭示,极低浓度的草甘膦(约合0.000169 ng/L~169ng/L ),即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具有致癌作用。
美国现行饮用水标准对草甘膦的规定是不得超过0.7mg/L。美国环保局同时明确指出,草甘膦造成肾脏问题和生育困难(Kidney problems; reproductive difficulties), 这比法国科学家得到的阈值已经大为放宽。
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其草甘膦含量无人检测,无人知晓。按照国外文献介绍,转基因大豆草甘膦含量大约在20mg/L ,接近农业部的人士则透露,这一数字大约在6mg/L左右。
由于没有检测数据,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被压榨成食用油,其中蕴含的草甘膦是多少,无人知晓。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早已被丢到九霄云外。
2013年6月13日,《欧洲地球之友》公布了对欧洲18个国家城市居民182位志愿者尿样进行草甘膦残留含量检测的结果:平均讲,44%的尿样发现草甘膦残留,马耳他、德国、英国、波兰、荷兰、捷克尿样中检测到草甘膦残留的比例高达60%-90%之间;比利时、拉脱维亚与塞浦路斯检测到草甘膦残留的比例也达到50%-55%。草甘膦在这些志愿者尿液中的含量约为0.1~1ng/L。
尿样检测到草甘膦残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草甘膦残留并非像孟山都所宣传的那样容易降解,而是从肠壁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到所有器官,包括孕妇的胎儿,肝脏等,然后一部分通过肾脏过滤排出体外。微量草甘膦进入血液循环、所有器官,包括孕妇的胎儿,肝脏等,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我国人口体内是否含有草甘膦?其含量有多高?这些问题,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官员和学者从来不能回答,不愿回答,不敢回答。敢于为转基因洗地的专家们,一碰到这个问题,一定变成聋哑人,打死也不说话。
2013年4月1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史蒂芬妮等发表论文《草甘膦对细胞色素P450酶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抑制作用——通向现代疾病的危途》,系统收集整理了全世界286份科技文献,从统计学和生物学机理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草甘膦污染与糖尿病、不孕不育、肥胖病、癌症(乳腺癌、肝癌、多发性髓质瘤)、胚胎发育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自闭症、多动症、炎性肠道疾病、克罗恩氏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恶病体质、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血栓、脑出血、神经性厌食症、维生素D3缺乏症、锌缺乏症等数十种疾病存在因果关系。
2013年6月20日,央视网记者李文学报道,根据对《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指出,癌症发病率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存在极大相关性。协会的结论是,食用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者更容易患肿瘤。近年4月,这个报告已经交给黑龙江省农委。
上述国内外研究结果和发现能够互相印证,足以说明转基因大豆及其蕴含的草甘膦的巨大危害,这种危害已经不是潜在的可能性,而是已经被科学证据锁定的事实。
当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超过9.7%,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超过13%,慢性肾病人口达到10%,不孕不育症人数超过5000万,癌症发病率直线上升。自闭症、抑郁症等过去很少听说的疾病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这些巨大变化,在时间上都与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相重合。
根据《参考消息》的公开报道,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事实:
1996年,我国新生儿缺陷率为0.87%,2000年,上升到1.09%,2010年,上升到1.53%。2013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我国60岁以上老人,表现出抑郁症的高达40%。
我国痴呆症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在急剧上升。1990年,中国痴呆症人口370万人,这一数字2010年增加至920万人。1990年,中国65~69岁人口中痴呆症比例为1.8%,2010年该数字增加到了2.6%。
2013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我国60岁以上老人,表现出抑郁症的高达40%。
所有上述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与我国大规模进口转基因大豆同步。那么,这些现象是否与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及其含有的草甘膦有关呢?
本文对此不做结论,但是上述情况足以要求在技术和管理上做出必要反应。国家应重视这一问题,组织专业队伍对这些问题,即转基因大豆和草甘膦对糖尿病、不孕不育、肥胖病、癌症(乳腺癌、肝癌、多发性髓质瘤)、胚胎发育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自闭症、多动症、炎性肠道疾病、克罗恩氏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恶病体质、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血栓、脑出血、神经性厌食症、维生素D3缺乏症、锌缺乏症等疾病的致病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这一调查,有必要独立自主,排除利益集团,尤其是外国利益代理人的干扰。
在这项调查完成之前,建议叫停所有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和商业化种植。应该对转基因物种的可行性、经济性、必要性、环境适应性,其对人畜的健康安全性等等进行独立的、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评估。
新华国际: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对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不能无动于衷,2013-08-07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3-08/07/c_125130249.htm
17-2 《人民网》(驻德国、比利时、英国特约记者)2018年9月报道《除草剂,既伤肝肾又致畸形》:“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农药残留委员会2014年检测报告显示,英国近2/3的全麦面包中含有草甘膦,原因是英国农民在收割前把年年春用作小麦、燕麦、大麦和油菜等谷物的干燥剂,喷完就收割,导致这些化学物质直接进入了食物链”、“研究的老鼠在服用了欧盟标准万分之一浓度的草甘膦后,经过两年才表现出损伤”、“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化学博士迈尔·安东尼乌表示,年年春(草甘膦除草剂)会损伤肝脏和肾脏DNA。”。
证据32(2018年9月):《人民网》(本报驻德国、比利时、英国特约记者:青木、任彦、纪双城)报道《除草剂,既伤肝肾又致畸形》确认:
目前,全球的农民和种植业对除草剂的依赖性都很强。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德国的草甘膦除草剂使用量每年约为6000吨,市面上含有草甘膦的除草剂达100多种。而且,许多德国农民认为除草剂是现代农业的象征,德国有约40%的耕地使用草甘膦除草剂。
英国政府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年年春在英国农业中的使用量增长了400%;1/3的农作物种植地现在还在使用草甘膦。
目前欧洲有20多家草甘膦供应商,年年春(草甘膦)除草剂每年为孟山都公司带来约1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34亿元)的利润。
健康危害在慢慢显现
《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数据显示,虽然只有少数几篇研究结果支持草甘膦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间有相关性,但更多国际研究对草甘膦的其他安全性做出了质疑,因为这种化学物质不仅仅停留在田地里,而是最终落入人们的餐盘里。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农药残留委员会2014年检测报告显示,英国近2/3的全麦面包中含有草甘膦,原因是英国农民在收割前把年年春用作小麦、燕麦、大麦和油菜等谷物的干燥剂,喷完就收割,导致这些化学物质直接进入了食物链。
德国有关除草剂的丑闻也时有发生。2016年2月,德国慕尼黑环境研究所公布的报告显示,14种最受欢迎的德国啤酒中,检测出农药残留物草甘膦,其含量介于每升0.46微克~29.74微克。而德国规定饮用水草甘膦含量最高值不可超过每升0.1微克。
2013年,发表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警告,在实验室研究中,草甘膦会导致人类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速度比正常人快13倍。主持该研究的曼谷环境毒理学专家称,草甘膦会促进女性雌激素合成,致使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大。
2018年6月发表在《毒理学档案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接触草甘膦的老鼠会繁殖出生理异常和有生育问题的孙辈,如个头偏小,四肢发育异常或连体双胞胎。具体到人身上,阿根廷滨海国立大学的毒理学家表示,在阿根廷的大豆和玉米种植区,由于常年喷洒大量的草甘膦除草剂,那里城镇的幼童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化学博士迈尔·安东尼乌则表示,年年春会损伤肝脏和肾脏DNA。此外,他还发现了草甘膦会造成神经损伤和发育缺陷的证据。不仅是草甘膦,孟山都除草剂中其他化学物质也可能致病。比如一些用来破坏植物蜡质防御层,让草甘膦进入植物细胞的化学佐剂,但很少有规定去检测这些物质。
安东尼乌表示,年年春的影响要累积数年才能暴露出来,这一时间跨度远远超出了大多数研究的范围。他研究的老鼠在服用了欧盟标准万分之一浓度的草甘膦后,经过两年才表现出损伤。由此可见,草甘膦类除草剂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导致慢性疾病,而长期暴露在它之下的人,寿命可能会缩短。
一些国家开始严管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草甘膦定为“可能对人类有致癌作用”。一些欧洲国家对这些化学物质的破坏性影响深表关切,已经开始行动。
今年4月,德国农业部长表示正在敲定一项决议,终止草甘膦在家庭花园、公园和体育设施中的使用,并进一步计划对草甘膦在农业中的使用规模设定限制。
欧洲其他国家也在纷纷行动。2016年,葡萄牙禁止在所有公共场所使用草甘膦;2017年,比利时政府禁止本国的园丁使用年年春(草甘膦);2017年11月,法国总统埃马纽尔·马克龙宣布将在三年内彻底禁止使用年年春(草甘膦);2018年8月,丹麦政府出台了一项禁止收获前喷洒草甘膦(草甘膦)的禁令。
尽管个别国家已实施禁令,但欧盟对年年春和草甘膦类除草剂仍持谨慎态度。去年欧盟议员甚至投票同意重新授权该物质的使用,将其许可证延长了5年,对此,130万欧盟公民签署了抗议请愿书,要求禁用年年春(草甘膦)。
人民网,除草剂,既伤肝肾又致畸形,2018年09月20日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0920/c14739-30304755.html
18、孟山都公司草甘膦除草剂农达制剂1988年申请“农药登记”提交的毒理学动物试验报告白纸黑字声称“在体内无蓄积性”、“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三致’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无致癌”、“‘农达’制剂急性毒性为微毒”!
证据33(1988年):农业部2014年7月28日《农业部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农公开(农)[2014]12号】确认:
农公开(农)[2014] 12号
杨晓陆、李香珍:
你们于2014年7月8日提交的关于孟山都草甘勝除草剂“农 达”毒理、残留及环境影响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收悉。现答复 如下。
2014年6月4日,我部农公开(农)[2014] 8号文已就草甘麟 除草剂“农达”毒理学试验报告信息公开事宜答复你们,不再重复 答复。现将毒理学试验结果和残留、环境质量影响有关信息函告 如下。 '
(一)毒理学试验结果:原药急性经口毒性为低毒;亚慢性及 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毒性较低;代谢试验表明草甘滕在体内无蓄积性,能较快地从体内排出;“三致”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无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0. lmg/kg bw0 “农达”制剂急性毒性为微毒,对家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无致 敏性。
(二) 农达“残留在作物及其产品中的残留、代谢、降解和分析 方法”:该产品残留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计检测器 法,柑橘中的检出限为0.3mg/kg,登记作物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 0. 3mg/kgo
(三) 农达“环境质量影响对大气、水、土壤、植物和生态系统 的污染和影响”:在土壤中易降解,对光稳定,对鱼、潢、鸟类和水生 生物低毒,在生物体内易排出,无积蓄现象。
(农业部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专用章)
2014年7月28日
农业部2014年7月28日《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农公开(农)[2014]12号】扫描件
19、农业部《转基因权威关注》2011年9月转载《关于大豆中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情况》到现在持续9年坚持不懈竭力宣扬:“草甘膦...除草剂...就鼠的经口毒性来说,比食盐的还要低”、“草甘膦在动物体内不蓄积”、“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证据34(2011年9月):农业部《转基因权威关注》转载东北农业大学陶波《关于大豆中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情况》宣扬:
(1)毒理学情况
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草甘膦原药为低毒。其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 mg/kg,羊LD50>3530 mg/kg,兔急性经皮LD50>5000 mg/kg,大鼠急性吸入LD50(半致死浓度)>4.43 mg/L(4小时鼻暴露),对兔皮肤无刺激、眼睛有刺激。大鼠2年慢性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100 mg/kg(体重)/天。草甘膦对水生生物毒性较低,对蜜蜂和鸟类无毒害,对天敌及有益生物较安全。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见对试验动物有蓄积毒性、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可见,草甘膦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其毒性是非常低的,就鼠的经口毒性来说,比食盐的还要低。相关研究表明:草甘膦在动物体内不蓄积。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和水生生物毒性较低;对蜜蜂和鸟类无毒害;对天敌及有益生物较安全。
...
1、中国:现已制定了草甘膦11项残留限量标准(mg/kg),分别为稻谷0.1、小麦5、小麦粉0.5、全麦粉5、玉米1、水果0.1、甘蔗2、棉籽油0.05、茶叶1、柑橘0.5、苹果0.5。
... 由于我国没有推广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同时草甘膦也不能在大豆田应用,因此目前尚未制定草甘膦在大豆中的限量标准。
五、草甘膦使用范围的扩大
... 保护性喷雾在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株高25~30cm以上时,在喷雾器上安装保护罩进行喷雾,使药液雾滴不接触作物,而喷于杂草植株上。此外,这种喷雾方法也可用来防治稻田田埂杂草。甘蔗增糖:在甘蔗收割前10~15d ,喷洒低剂量草甘膦。
作物干燥与催熟:主要用于小麦、玉米、大豆与棉花等作物,通常在收获期前10~15d左右喷药,小麦、玉米用量0.25~0.85 kg/hm2,棉花用量0.85~4.0kg/hm2。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生育期短,作物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出现所谓“水苞米”现象,喷洒草甘膦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陶波,关于大豆中草甘膦残留限量标准情况,农业部《转基因权威关注》,2011-09-19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zxjz/201109/t20110919_2290532.htm
20、拜尔公司收购孟山都公司后,草甘膦除草剂2018年向农业部申请续延“农药登记”时,依然谎称“微毒”、“适用范围及施用方法:茶园、柑橘园...桑园、水稻田埂 ... 玉米田(喷雾)”!
证据35(2018年):《拜尔公司草甘膦异丙胺盐农药登记(PD73-88)》(有效期至:2023-04-15)标签注明:“微毒”!
农药登记证号:PD73-88
登记证持有人:拜尔股份公司
农药名称:草甘膦异丙胺盐
毒性及其标识:微毒
适用范围及施用方法:茶园、柑橘园、棉花免耕田、棉田行间、桑园、水稻田埂、橡胶园、玉米田(喷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检索系统(截屏)
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myquery/tagdetail?pdno=PD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