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势再添新证据——江夏方舱零复阳!
《科技日报》3月29日文章介绍:张伯礼院士近期表示,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武汉江夏方舱,不但实现564人0人转化为重症,而且做到了0复阳。这一消息,对证明中医药优势作用增添了有力的最新证据,意义重大。中医药相比医西药的全方位优势,绝非中医支持者们的主观好恶,而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数据支持上的铁板事实。
自全民关注复阳问题以来,我就密切留心中医药治愈患者的复阳情况,但报道极少。从中医药的特点看,我判断复阳应该不成为大问题。因此,我对江夏方舱医院的这条新消息并不感到意外。
所谓复阳,简单说是指患者治愈出院时检测呈阴性,但过段时间再次检测又变成了阳性。我查了对复阳原因的解释,很多研究特别是西医的研究说得很复杂,原因有五六七八个之多,非专业读者看得云里雾里,而张伯礼院士对复阳问题的解释三言两语就点中了要害,非常通俗易懂。
张院士说:新冠肺炎患者的损伤主要是肺深部的小气道。在细支气管里边,里面有痰栓包裹着病毒。这些病毒被痰栓裹着,呆在肺的深部,不往外排。在出院检测的时候,检测的是咽喉部的痰液,就检测不到病毒,显示出来患者体内的病毒核酸转阴了。患者身体慢慢好转之后,肺的功能在慢慢恢复,特别是小气道,包括一些支气管的功能都在恢复,慢慢地把这些粘痰往外排往外咳出去,咳嗽的过程肺深处的痰出来了,也就裹着病毒出来了,表现的是一个“复阳”的现象。
张伯礼院士的这个解释,我相信即便不是专业读者,也完全可以读懂。
痰栓,是一个让西医抓狂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刘良教授的解剖结论显示,新冠重症患者肺部深处塞满痰栓,呼吸机送进去的氧气无法被人体吸收,反而可能把痰栓往深处推。西医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痰栓问题,而有多种中药可以彻底化痰。中药怎么做的呢?
从中医的角度看,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湿会寒化、热化,还有燥化,有粘液、非常粘稠不容易排出来。针对粘稠的痰液,在中药的药方中,加入相应的有化痰药效的成分能够避免粘稠痰液在治疗过程中“沉寂”到深处,如橘红、皂刺等都能够帮助把深部的粘稠痰给咳出来、排出来。江夏方舱医院在治疗的时候,就是加上了这些药,实现了治愈者不“复阳”。
江夏方舱0复阳的成绩,就是这么来的,一点不复杂!
另据在武汉软件工程学院康复医学观察点患者服用中药康复专方,对照组在其他出院康复点用维生素E及维生素C,出院后隔离14天查核酸复阳情况显示,中医药综合干预组复阳率为2.77%(n=325);无干预对照组复阳率为15.79% (n=95)。这也说明了中医药治疗的彻底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