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医屡受打压,却在历次疫情中力挽狂澜
提要:受尽打压迫害的中医药,总为人民健康力挽狂澜。
01
曲折历程
1950年第一届卫生会议,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和王斌特意请来了著名的反中医人物余云岫。
早在1929年,在汪精卫授意下南京政府召开了第一届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制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
1933年,行政院长汪精卫再次提出中医不科学,主张中医一律不准开业,中药店也限令歇业。后来,国民党政府除了禁止中医办学,还设立考试和审查制度,规定中医获得行医执照才能开业。在非法的考试、审查制度下,绝大部分中医都不能合法行医。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界以为迎来了解放的春天,没想到卫生部居然又搬出了汪精卫的座上宾余云岫。
余云岫说“中医是封建医”,提出对中医废医存药,被贺诚和王斌采纳。1951年出台的中医管理条例,规定所有中医必须考西医科目,不合格的取消行医资格。中医界群情激奋,纷纷上书中央。毛主席知道后,撤了贺诚和王斌的职。
为了加强中医药的力量,党中央在卫生部成立了中医司,薛和昉为首任司长。
1954年石家庄爆发乙脑疫情,西医治疗死亡率高达50%。石家庄卫生局长袁以群找了郭可明等7位名中医,以白虎汤、清瘟败毒饮为主治疗34例乙脑,病人零死亡。
卫生部派了曾经留美的专家去石家庄考察。西医是教条主义,不知道病症不同药方也要随之调整,居然称同样是治乙脑,中医却用了几个不同的方子,没有统计学意义,否认了中医药的疗效。
路志正向中医司汇报之后,引起了薛和昉的重视,于是卫生部副部长郭子化亲自带队第三次调查,终于承认了中医药的功效。见:中医完胜乙型脑炎却遭否认,夺回中国医学的话语权有多重要!
1956年,北京也发生了乙脑。北京市中医院小儿科,以白虎汤、白虎汤加人参、紫雪、安宫牛黄散、至宝丹为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愈率达96-98%。
后来,薛和昉调任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为了加强中医药的力量,1956年,吕炳奎调任中医司司长。
吕炳奎是嘉定人,从小学中医,是当地名医。日本人占领嘉定后,23岁的吕炳奎自费购买了枪支弹药,组建了抗日武装。解放战争时,吕炳奎被任命为海防纵队政委,是人民海军的创始人之一。吕炳奎还负责过苏北沿海地区的经济、统战、军需和情报工作。电影《51号兵站》就是以吕炳奎为原型创作的。
解放后,吕炳奎任江苏省政协秘书长兼统战部副部长,1953年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组书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