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这些论述为应对全球挑战注入力量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这场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再次凸显世界百年变局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再次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当今世界,风险挑战复杂多变。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重温习近平主席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习主席的文明观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由习主席亲自倡办。一年前,在这场云集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各方嘉宾的盛会上,习主席提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4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和深入思考。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近年来,习主席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深刻阐释中国的文明观,亲自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习主席的“文明足迹”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如中亚的古城撒马尔罕、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新加坡的圣淘沙、泰国的曼谷玉佛寺、希腊的雅典卫城等。”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主席娓娓道来。
2013年6月,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迎来中国贵宾。
习主席对陪同参观的培尼亚总统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文明和文化只有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以开明开放的态度相互包容、和平相处,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培尼亚总统感叹:“奇琴伊察古迹今天见证了墨中两国友谊。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必将促进中国人民对墨西哥文化的了解,推动两国人文交流。我希望下次访华时多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明的情况。”
2016年1月,埃及尼罗河畔卢克索神庙广场见证中埃两大古老文明深情对话。习主席和塞西总统来到这里,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
两国元首沿主道参观卢克索神庙,共忆中埃文明源远流长的交流互鉴。习主席说:“中埃都是文明古国,我们有必要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好,巩固两国合作民意基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