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何提到这些文化名人

2020-10-05 1892 0
作者: 程瑶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 程瑶

  【学习进行时】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总书记为什么提到这些人?有什么启示?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第十一章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题,集纳了习近平总书记与文化相关的重要讲话。

  提到文化,就不能不提到创造出优秀文化作品的文化名人。习近平的讲话和著作中频频提及古今中外文化名人,在谈论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时,他善于以名家事迹为例,从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政治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卷中多次提及名人名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各个时代的文化名人,都以优秀的作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中,习近平提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表彰的作家艺术家、社会科学家:“像李谷一、李雪健、施光南、蒋子龙、谢晋、路遥、樊锦诗、厉以宁、林毅夫、王家福、胡福明、许崇德、杜润生、郑德荣等,他们都是紧跟时代、奉献时代的优秀代表。”以这些文化名人为典范,激励文化文艺、哲学社科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

  大师、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各个时代的文化名人,都以优秀的作品反映现实、观照现实,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同样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习近平指出:“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说到柏拉图、莎士比亚、亚当·斯密,想到的也是他们的《理想国》、《哈姆雷特》、《国富论》。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以这些文化名人为典范,激励文化文艺、哲学社科工作者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引用古今中外的经典名句,是习近平在许多场合作重要讲话的一大特点。比如引用苏轼“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告诫党的领导干部要对组织和人民常怀感恩敬畏之心,对功名利禄要知足,对物质享受和个人待遇要知止。引用鲁迅激励青年人的名句“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鼓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