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母亲:两代共产党人的“约定”

2021-05-10 2007 0
作者: 记者 来源: 央视网

  习近平的母亲齐心,是抗日战争初期在太行烽火中投身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奔赴延安的八路军女战士。

  习仲勋对妻子也赞赏有加,他曾对子女说:“你妈妈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母亲的言传身教,为习近平树立了榜样。

  从习近平和母亲的几个故事里,我们能深切领悟到母子之间的默契与“约定”。

  母子连心

  1939年3月,年仅十五岁的齐心在太行抗日烽火中参加革命,同年在反“扫荡”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的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

  1943年,绥德的窑洞里,齐心第一次看到挂在墙上的毛泽东主席为习仲勋同志题写的“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八个大字。那一年,她十九岁。

2000年夏天,齐心回到郝家桥村看望乡亲。 来源《习仲勋画传》

  2000年夏天,齐心回到郝家桥村看望乡亲。 来源《习仲勋画传》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齐心顾全大局,坚持在基层工作,默默奋斗在组织安排的各个岗位上。

  后来,齐心这样回想一生中两段使她受益匪浅的经历:一是在前方抗日根据地两年,经受了战火的考验,抗大熔炉艰苦的战斗生活培养了我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操,坚定了革命斗争意志,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二是在陕甘宁边区农村做基层工作八年,在劳动人民的哺育下,和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

  同样十五岁的年纪,1969年1月13日,习近平背起行囊,下乡来到陕北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在这里度过了7年的青春岁月。

  习近平曾在文章中写道:“十五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二十二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那几年,习近平感受着来自梁家河的温暖,他跟乡亲们吃一处、住一处、劳动在一处,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在梁家河,习近平曾先后书写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1974年1月,习近平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一年,他二十岁。

  知青岁月里,齐心亲手给习近平缝制的针线包,一直陪伴着他。针线包上绣的“娘的心”三个字,是母子深情的凝结,是齐心革命生涯中对人民的无怨付出,是对孩子们奉献国家的无悔支持,是饱经风雪始终不渝的初心。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母子连心,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毫无保留、披肝沥胆的赤子之心,是习近平和母亲的“约定”。

  从严要求自己

  注重家庭教育的齐心影响着习近平整个的成长过程。她循循善诱,经常依照家里的规矩给在外地工作、走上领导岗位的习近平写信,告诫他“高处不胜寒”,并嘱咐他要从严要求自己。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