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以红色为底,让青春飞扬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题:以红色为底,让青春飞扬
新华社记者李勇、王金涛、陈国洲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青春的颜色五彩斑斓,唯有以红色做底,立大志、明大德,将有限的青春融入到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无限事业中去,多彩的青春才更加绚烂。
在青年的节日,踏着春色,看红旗招展,青春飞扬!
红岩,让他们这样不断自问
舞台上,演员们每念一句“狱中八条”,就引来学生们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操场上,演员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立即就形成数千人的大合唱……
这是红岩精神特色思政课“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在重庆高校巡演时的景象。
从2020年9月到今年4月,这堂形式独特的思政课在百余所高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展演170场,现场观众超29.2万人次,网络点击量超260万人次。
“红岩中有很多像刘国鋕、王朴这样出生富贵的有志青年,是什么让他们为了穷人,甘愿抛却富贵,甚至牺牲性命?”
“现在生活安逸的我们,是否还能像红岩烈士们那样,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在关键时候献出生命?在平凡中坚守信仰?”
在各高校网站,翻看大学生们写下的观后感,这样的自问随处可见。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马奇柯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代代青年人就是像这样在红色剧目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时代变了,表现手法新了,但年轻人仍会问同样的问题:“如果换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从大一起,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刘钰就在学校艺术团的《红岩》剧目中饰演江姐。今年6月她就要毕业了,最近正和小伙伴加紧排练,想赶在毕业前为党的百年华诞做最后一场,也是最精彩的一场演出。
为演好江姐这个人物,刘钰从图书馆查阅了很多资料,对江姐等红岩烈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让我最感动的是江姐的铁骨柔情,每次演到江姐托孤这段戏,我都热泪盈眶——不是演的,是真流泪!”刘钰说,红岩300多位烈士大多数都是和她一样的年轻人,比如江姐就是川大的学生,牺牲时才29岁。“他们的青春因牺牲而永恒,今天的我们,用什么让我们的青春绚烂?”
【采访手记】自问,是因为内心深处的震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有太多人、太多事让我们动容。“如果换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要回答好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今天的年轻人是否还能树立坚定的信仰。
他们,在亲身寻访中传承红色力量
近日,从井冈山大学毕业多年的欧阳国,再次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站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他和同学们在井冈山及其周边地区亲身寻访红色故事的往事历历在目。建党百年之际,他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以此告慰长眠在这片红土地上的先烈。
2007年盛夏,江西省吉安市白云山下,村民引路,欧阳国和同学们紧随其后。在山林深处,他们扒开丛生的杂草和碎石,寻访到一处红军墓地。墓地没有石碑,没有鲜花,只有一个个灰暗的墓穴赫然在目。
久久矗立,学生们好奇:他们是谁?家在何方?是怎么牺牲的?他们的身上有怎样的故事?
为弄清这些故事,他们挨家挨户访问周边的农户,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查资料,和老红军后代促膝谈心。偶尔听到一两个可能的名字,但很快又失去线索……
“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我们最终也没弄清他们姓甚名谁,也许根本不可能弄清。”欧阳国说,于是大家干脆将自己寻访的过程写下,他们觉得无名烈士的故事更令人动容。
“这样的寻访经历能让学生离信仰更近。”井冈山大学寻访红色故事小分队带队教师蔡海红说,自2007年起该校学生开启了一场持续多年的井冈山红色故事“田野调查”。迄今为止,采集到的2000余个红色故事已汇编成《井冈山的红色传说》等9本共225万字的书籍。
“曾经在书本上看到的党史,在一次次双脚丈量中、探秘般的采访中活了过来,感觉党史是鲜活的、有温度的。”井冈山大学2020级法学专业学生刘欣说。
【采访手记】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百年历史,如何找到与遥远历史对话的窗口,找到今天的年轻人与历史中的年轻人交流的通道,井冈山大学的青年们用行动做出了回答。他们“穿越时空”,通过寻访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力量。
新时代,每一个青年就是一团“星火”
“星火”,是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名字,寓意每一位队员都能成为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这支队伍回信:“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做了什么大事情,能让总书记记挂在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方晢伊说,起初是因为好奇走近星火志愿服务队,但很快就坚定了加入的决心。
这是一支由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组成的队伍,64人,属于典型的“学霸级”志愿队伍。自2018年陈望道旧居修缮完成,并作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对外开放,他们已累计服务参观者近6.5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
“更吸引我的,是陈望道老校长的人格魅力,以及《共产党宣言》振聋发聩的力量!”方晢伊说,在一次次诵读讲解词的过程中,她恍若穿过历史,结识了一个外表冷静谦和、内心理想火热、家国情怀满溢的陈望道。
“这是我想让参观者知道的望老的样子,也是那一代青年共产党人知识分子的共同模样。”方晢伊说。
作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三学生,加入星火志愿服务队的董树婷有一种使命感。她说,当今青年对红色历史有浓厚兴趣,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追问“信仰”。“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一员,我必须扩充自己成为‘问不倒’,而党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让我们从不怕质疑。”
一次讲解中,董树婷告诉一群二年级小学生,陈望道曾担任《新青年》主编。没想到孩子们很快说:“我去过渔阳里,那里就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样的反馈,让董树婷感到红色文化育人的力量,感受到种子在发芽。
【采访手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星火”本色。一百年前,一批立志救国的进步青年首先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点燃了新的火种;一百年后,他们的“同龄人”不仅在认真讲述“真理的味道”,更知行合一,把自己的青春故事写在祖国山川大地上,绽放青春光芒。(参与记者:黄兴、赖星、顾天成、郭敬丹、吴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