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永远高唱《东方红》

2024-12-22 4541 3
作者: ​延梅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中国劳动人民永远高唱《东方红》

  ——记人民歌手陕北农民李有源

  延 梅

  一首首浓烈质朴、旋律嘹亮、喜悦悲伤、曲调悠扬、节奏明快的陕北民歌,从黄土高原、沟壑山川,隐藏在民间岁月里的深情,诞生在音乐沃土之中。每一首字字珠玑,朗朗上口,如诗如画,在荒凉的沟谷中回肠荡气,陶醉其中。让人们难以忘怀而沉淀在心灵深处,随着大地无尽的风情、韵味和历史,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遥远的传说,吟唱着过往与未来,自由又浪漫。

  陕北民歌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粗犷豪放、高亢激昂、情感丰富、跌宕起伏、优美动听,是我国民歌宝库中的瑰宝。

  最早的《骑白马》曲调可追溯到周代中期,形成于汉代,那时并没有文字记载,只能口口相传。直到西汉时期才出现创作的歌谣《上郡歌》,后来又发展成巫术活动和祭祀宗教民歌中诞生。

  多元素的名歌又来源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陕北、晋西北山沟里流行《芝麻油》的情歌到爱情谣曲,又到《白马调》的词曲,弥漫着原始而朴实的生活气息,随风而飘。飘过、溜过山崖、沟壑,坑坑洼洼的黄土山坡,流淌在山圪梁梁之间。那种自然、生态的爱意,那种信天游的地域语言、曲调,不用雕琢,不用夸张,不用做作,一股脑儿地在山梁之间倾泻得淋漓尽致。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幽风》,就是陕北一带的民间歌乐。现在从《芝麻油》到《白马调》,再到《东方红》,是民歌内涵一种改编和简单的流变,是一种时代文化土壤的自身变化。

  《骑白马》的歌词,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安波等人按着这个小调,填上新词,是陕北独特风格的一首民歌,在陕甘宁边区一直传唱至今。

  骑白马,挎洋枪,

  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

  呼儿嘿呦,

  打日本就顾不上。

  要穿灰,一身身灰,

  肩膀上要把枪来背,

  哥哥当兵抖起来

  呼儿嘿呦,

  家里留下小妹妹。

  ……

  1903年陕北葭县佳芦镇张家庄,出身的贫苦农民李有源,从小以放羊为生。偶尔同别人学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认识了几个字。后来在县城打零工,经常偷偷跑到县立高小学旁听,又懂得了打倒地主、分田地、闹红的革命道理。是村里会唱民歌、秧歌、弹三弦、拉二胡,多才多艺的人物,深受周围百姓的喜欢,成了张家庄远近唯一的文化人。

图片

  1942年,一个初冬的早晨。大地被笼罩着一片白茫茫的霜雾,一阵寒风吹过,瞬间凝结成银装,被凌冽裹挟着。一团团白气从口中呼出,李有源裹紧了破旧的棉衣,挑着担子加紧脚步向城里的方向走去,在弯路即将爬到山坳上。突然,东方升起一轮火红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一股股热量传遍了全身,他感到浑身暖暖的,轻松又快乐,心中充满了期望和活力。看到路边墙上贴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救星”的标语,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歌手,真是顺手捏来。就在《白马调》曲调上,边走边哼唱,将红日、标语的词,一遍遍地融进曲调里。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