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吕其明首谈《红旗颂》为何删掉《东方红》旋律


  10月12日,吕其明《红旗颂》珍藏版黑胶唱片及系列出版物首发式在上海爱乐乐团举行。作曲家吕其明首次公开解释,“定稿版《红旗颂》里为何没了《东方红》的旋律?”

  吕其明老先生给出了两条理由:

  1、因为钢琴协奏曲《黄河》已经用了《东方红》,不要再重复使用了;

  2、从乐曲的结构来看,歌曲与主题旋律无法糅合在一起,因此《红旗颂》定稿版中就不用了。

  对于这两条理由,笔者认为第一条比较“牵强”,因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时间是晚于《红旗颂》的;

  第二条理由自有吕其明老先生的道理,他毕竟是《红旗颂》的作者,笔者尊重吕其明老先生的决定。

  但说句实话,笔者还是感到遗憾。

  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的《红旗颂》,堪称一部史诗级的交响乐,大气磅礴的旋律曾经陪伴了笔者的成长。

  开头缓缓引出的义勇军进行曲,把笔者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广场上红旗招展的时刻,舒展豪迈、昂扬向上的旋律,瞬间让笔者满腔的热血为之沸腾;

  中间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部分,让笔者仿佛看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在红旗的指引下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的豪迈气概,林祥谦、李大钊、方志敏、瞿秋白、夏明翰、向警予、杨开慧、江竹筠……一个又一个革命先烈的面孔呈现在了眼前;

  最后的主题再现,将笔者的思绪重新拉回到1949,东方红旋律(本文开头音频约9分20秒处)的引入则表达出了人们对革命胜利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民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尽情歌颂,其后的国际歌旋律(本文开头音频约9分57秒处)瞬间又让笔者耳旁仿佛回荡起毛主席的声音:“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更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这是笔者对这首交响乐的一点粗浅理解。在笔者看来,《红旗颂》是一部优秀的革命交响史诗,最后的《东方红》和《国际歌》旋律的插入,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全曲推向了最高潮,号召人民永远高举革命红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受到红旗颂的启发,殷承宗在1969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完美地将《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融入到协奏曲第四段《保卫黄河》。经过了“风在吼、马在啸”的战斗情绪铺垫,《东方红》旋律的插入(下面视频的19分51秒处)为整曲迎来了一个高潮,因为浴血奋战的结果不正应该是红日东升、人民幸福吗?而《国际歌》旋律的插入(下面视频的21分01秒处)又为全曲带来了理想主义的升华:救亡图存的主题进一步升华为“人民得解放”、英特纳雄耐尔在全球实现的崇高理想。

查看余下4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