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上海浙江篇
4月5日拍摄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社上海5月16日电题:从石库门到南湖畔 初心百年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上海浙江篇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从沂蒙老区到湘江战役纪念园……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及大江南北。5月16日起,新华社开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专栏,以融合报道方式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圣地革命历史,反映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改变当地面貌、改善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新华社记者杨金志、袁震宇、郭敬丹、唐弢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红船起航地。
一百年前,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寻常巷陌的石库门内酝酿“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会议被迫中断而转移,在嘉兴南湖一叶小船上继续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万岁!”
两个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中国革命原点,见证红色历史的开篇。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今天,我们透过三组镜头,追寻革命火种;在时空交错中,感念初心历久弥坚。
“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
【特写·石库门】
2017年10月31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走进石库门,在一个放有小册子的展柜前,习近平久久凝视。这是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讲解员说道,它由一位共产党人的老父亲放在衣冠冢中方才保存下来。总书记听了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
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的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2020年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使命重于生命的担当,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来到巨幅党旗前,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彰显红色基因的旺盛生命力。
【画外音】
“总书记的每次驻足、细看、询问,都是对初心的追寻和对历史的尊重。”回想当时场景,参与讲解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副研究员杨宇仍能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如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特写·南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