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主席讲话中,读出“三个担当”

2021-05-23 772 0
作者: 记者 来源: 新华社

  一个主题——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两个制高点——不仅是道义的制高点,而且是行动的制高点。

  三个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发展中国家担当,为全人类担当。

  全球战“疫”紧要关头,5月21日晚,习近平主席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举世关注。

  在这篇信息量丰富、意涵深远的讲话中,我们读出了在世纪疫情、百年变局面前,中国的“三个担当”。

  1. 为人民担当

  在习近平主席就全球抗疫合作提出的5点意见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排在首位。

  为何首先讲这一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经验之谈,也体现着中国对国际疫情应对某些乱象的观察与思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而言,都是一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能否真正做到“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不仅要看平常怎么说,更要看关键时刻怎么做、做的成效如何。

  以极大的政治担当和勇气,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并非轻而易举。一句“抗击疫情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意味深长。在中国,疫情防控被称为“人民战争”,表明人民既是政党和政府服务的对象,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背后,是一个政党的理念、决断与担当,是领导、组织能力和威望。

  抗疫成效归根结底要由人民评判。经历疫情后,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人权”这两个字的意义。“人命关天”,如果没有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何谈其他人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八个字,可谓振聋发聩。

  2. 为发展中国家担当

  在约1800字的讲话中,“发展中国家”出现了11次。

  面对仍在肆虐的疫情,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更加公平、及时地获得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不久前提供的两个数字,凸显了问题的严峻性:发达国家已经接种的疫苗占全球的80%,低收入国家接种的疫苗仅占全球0.3%。

  弥合巨大的“免疫鸿沟”,已成为国际抗疫的当务之急。

  想发展中国家之所想,急发展中国家之所急。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宣布的关于继续支持全球团结抗疫的5项新举措,都与发展中国家密切相关,有4项直接谈到“疫苗”。

  其中,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问题,是近期各方关注的一大焦点。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需要提出相关诉求后,国际上也产生了一些争论,主要是如何才能既满足发展中国家抗疫迫切需求、又有效保护和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

  对此,中国既立场坚定,又考虑周全。

查看余下4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