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习近平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一艘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口言之,身必行之”,以身作则为9000多万名党员树立了榜样。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特稿《共产党员习近平》,与您一起感受总书记的共产党人本色。
对“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问题,习近平思考深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梁家河,一位年轻后生带头踩在冰凉的泥水里,同村民们一起打水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正定,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县委副书记顶着压力向上级反映粮食高征购问题,为农民争取到年征购量减免2800万斤。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福建,一位市委书记带领干部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件问题。
…………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强调党员干部对广大人民群众应有的姿态和情怀。而这句话正是他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在梁家河做知青时,“人民”二字就已铭刻在习近平的内心深处。那段在黄土高原与纯朴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让习近平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让他把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深深融入到人生追求之中。
采访过习近平的原《河北青年》杂志编辑周伟思曾问过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条件,主动申请到一个小县城做基层工作?”
习近平的回答是:“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 “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
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在大街上听取来访群众的意见。
习近平的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体现。他曾在《之江新语》中这样写道:“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习近平一直视焦裕禄为榜样,对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推崇备至。他说自己“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特别是后来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直有焦裕禄的影子伴随”。
1988年12月20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县委党校里人来人往。
当天,宁德地区领导第一个下访接待日在这里举行。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第一个接待对象是县公交公司职工舒穗英。由于县对台部在其房屋旁的河边建房,导致河道淤积,9月的一场洪水冲进舒穗英家中,冲走了粮食和部分财产。为此,她写信给地区领导反映情况,要求县对台部负责清理河道,并赔偿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