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故事:习近平与老乡的故事

2021-09-24 661 0
作者: 记者 来源: 新华社

  原标题:图文故事丨习近平与老乡的故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农村贫困人口。

  如今,中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老乡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重温一个个与老乡的故事,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

  7月21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达瓦坚参家。

  卧室、厨房、储藏室、卫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得仔细,问得仔细,叮嘱得仔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牵挂惦念。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习近平总书记同达瓦坚参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家常。得知靠着跑运输、桃花节分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去年全家收入超过30万元,习近平总书记很欣慰:“你们的收入,加减法算出来,好几十万了。很幸福的一家人。”

  “我衷心地希望各族人民生活好上加好,芝麻开花节节高。”习近平总书记向老乡们送上祝福。

  殷殷嘱托,念兹在兹。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个信念,习近平在知青岁月时就埋下了种子。

  七年插队生活,习近平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向着“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朴素目标而奋斗。一路走来,他始终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

  1975年10月,离开梁家河前,习近平跟老乡们说:“咱梁家河的群众无私地接纳我、帮助我,让我在这里步入社会,入团、入党、当村支书。我从这里出发,返城上大学。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山高水长,悠悠情深。

  离开梁家河村后,习近平先后四次给梁家河乡亲们回信。

  2014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说:“去年夏天,延川遭受了严重的持续强降雨灾害,我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乡亲们。”他还鼓励大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

  带着对老乡的深厚感情,青年时摆脱贫困的朴素心愿,逐渐变成祖国大地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