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长在有新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纪实
历史潮流奔涌向前,信息时代飞速到来。从互联网诞生之初被视为一种技术,到逐步呈现出媒体属性、社交属性、意识形态属性,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汇聚正能量的新场域、打赢舆论斗争的新阵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把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网络空间发生历史性、全局性、根本性变革。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广泛普及,并得到创造性应用。同时,互联网发展早期的匿名性、虚拟性,也让一些杂音噪音进入网络空间,甚至还有很多虚假信息误导群众、混淆视听。一次偶然事件可能在网上引起“民意沸腾”,一条网帖评论就能引发“舆论狂欢”。更有西方反华势力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个别西方政要甚至公然叫嚣,“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重大斗争,根本扭转了过去网上乱象丛生、阵地沦陷、被动挨打的状况,网上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
新时代十年变迁,网络空间因何“日月换新天”?
“砥柱人间是此峰。”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北京,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从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高度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针对信息化飞速发展这一大趋势,总书记明确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极端重要”“重中之重”⋯⋯总书记的讲话字字千钧,意味深长。
彼时,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各种信息加速在网上激流涌动。信息洪流,是大势,是潮流,但也泥沙俱下。
在互联网这个新空间,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需要清醒认知、前瞻布局和有效治理。
201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互联网已经深度嵌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风险。
这一年的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首次亮相,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果敢作答信息时代命题,前瞻擘画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蓝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开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蓝图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