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调研故事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滹沱河畔,太行深处,南海之滨,雪域高原……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一路走来,始终不忘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之中,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光辉榜样。
创造伟业的法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2023年5月,草木蔓发,万物蓬勃,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雄安这片热土。
第一次来雄安,是2017年2月初春时节,总书记深入核心地块,展开图纸,实地调研新城的规划。
第二次,2019年1月,辞旧迎新之际,雄安正值以规划为中心向以建设为中心转变的阶段,总书记来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鼓励建设者们“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这一次,总书记先后深入雄安站、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等地调研,明确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从战略谋划,到编制规划,再到推进建设,6年多里,每逢雄安建设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新区实地调研,同大家共商千年大计,亲自推动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源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可以说,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不久,有人请他谈谈“施政纲领”。他笑着说,我刚刚来,还没有发言权。到时候,我是要说的。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官”为什么不着急“点火”?《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书记录着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的思考和实践,他在书中道明原委: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
毛泽东同志开创了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之先风,他通过深入调研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对习近平同志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