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成为快递员主体 "万元薪酬"并不普遍
国家邮政局近日对31个省份、6000名快递员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
“熟悉的陌生人”有了新画像
等快递、收快递、发快递——对于许多城市居民而言,快递员已成为几乎每天都在打交道却不甚了解的“熟悉的陌生人”。
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超过500亿件,全球第一;快递员的规模也已达到300万人以上。快递员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如何?收入处于什么水平?国家邮政局近日对全国31个省份、6000名快递员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给快递员绘制出一幅“肖像画”。
“80后、90后”成为快递员主体
——“双11”期间,快递员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左右,超过80%的快递员每天派件数量超过200件
“每天6点10分起床,6点40分就要到公司签到,晚上8点半快递打包后下班,期间只有中午吃饭能休息10来分钟,节假日也正常上班。”“80后”李师傅在快递行业已干了两年,谈起自己的工作,他表示很辛苦,主要是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
国家邮政局的调查显示,“80后、90后”构成了快递员队伍的主体。快递员群体的整体年轻化,是快递基层工作繁重所带来的影响之一。
平日里,李师傅一天要送160-170件快递包裹,碰到“双11”快递爆仓的情况,包裹数量会翻2到3倍。
像李师傅这样的快递员并非个例。根据国家邮政局调查,“双11”期间,快递员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左右,最高达19个小时,超过80%的快递员每天派件数量超过200件。
面对繁重的末端配送压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始尝试智能快递柜、驿站等新型配送形式,但其在覆盖面和设计上显然还有待提升。李师傅负责配送的区域目前还是以上门送货为主。“现在智能快递柜是多了,但包裹多的时候柜子都是满的,体积不合适也放不进去,只能挨个送上门。”李师傅说。
除了工作强度大,还由于交通工具等因素,风吹日晒是快递员不可避免的。据调查,电动三轮车是快递员的首选交通工具,目前很难有替代产品,在一线城市中,广州、北京快递电动三轮车使用率较高,分别为87.2%和84.42%;上海主要派送工具为电动自行车,使用率为70%。
已在北京待了多年的苗师傅说道:“干快递挣的是辛苦钱,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得开着三轮车一直在外面跑。‘双11’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都是趁着人少的时候赶紧吃两口。遇到雨雪天气也要正常送货,还得担心包裹湿掉后破损,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