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长:环保"一刀切"是"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
打不开?点这里>>>
央视网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一)15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客户端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央环保督察开始以来,有一些地方政府因为担心被问责,他们开始出现了不分青红皂白紧急停产停业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环保督察。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指出,对需要达标整改的企业,要给予合理的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请问,生态环境部如何落实上述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有哪些举措来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再次发生?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重要。首先,我想讲明三点。第一,企业是污染防治的主体,依法履行环保责任,依法运行达标排放,这是应尽职责。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依法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这也是应尽职责,这一点不能混淆,不能含糊。
第二,所谓“一刀切”指的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平常不作为、不担当,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年终考核开展的时候,就急急忙忙临时抱佛脚,采取一些敷衍的办法、应付的办法,也包括对一些需要达标改造的企业不给予合理的过渡期、整改时间,平时不闻不问,到了检查的时候,紧急要求停工停产停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
第三,对于“一刀切”,我们的态度一直是非常鲜明的,坚决反对,坚决制止,严格禁止。“一刀切”是我们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它既影响和损害了我们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基本权益。尽管这个问题,坦率地说在全国而言并不是普遍的、也不是主流,但是它确实在一些地方、一些时候是存在的、发生过,并且产生了十分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坚决反对,坚决制止。
两年来,在这方面,我们实际上做了这样四项工作:第一是号召。不管大会小会,什么场合、什么活动,我们都是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要求大家不要这么做,因为这对于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没好处,没有什么裨益,相反,影响很不好,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
第二是规范。下发相关文件,明确对禁止“一刀切”提出要求。第三是查处。我们在开展环保督察、开展强化监督过程中,坚持“双查”,既查不作为、慢作为,又查乱作为、滥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就是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不做,滥作为、乱作为就是平常不做事,到时候就乱做,典型的“一刀切”。大家注意到,我们对外公布的一些典型案例中,两方面的案例都有。并且我们每查出一个案例,接到举报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纠正,查处以后也对媒体、对社会公开曝光,以起到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