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
新华社海口5月14日电 题:生态文明建设再升级 美丽海南将写新篇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解读
新华社记者罗江 李金红 陈凯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提出,要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区、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和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示范区。以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升级,将谱写美丽海南新篇章。
生态强省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专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海南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也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表率。在方案中,海南被赋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区、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方案还同时列出建设“时间表”:到2020年,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海南成为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靓丽名片。
海南省水务厅厅长王强说,方案围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陆海统筹保护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现代监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六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对各部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一个个“硬指标”将良好生态具象化:到2020年,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海南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0%……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葛成军认为,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充分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治理理念。方案在大气、海域、河湖、森林等方面均有具体要求,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改革创新筑牢生态建设基础
方案明确,健全生态环境资源监管体系,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构建起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定位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实施林长制;建立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开展蓝碳标准体系和交易机制研究……专家指出,方案中一系列政策既有现行政策的改革深化,也有创新探索,将织牢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