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频被吐槽,堵在哪、怎么破



手握两份offer,一个是工资高、压力大的私企、一个是工作稳定、工作内容却让自己有点“打不起精神”的事业单位,该怎么选,山西某高校毕业生王然有些迷茫。他很想找人聊聊,却不知道应该问谁,“这两份工作是‘盲投’的。用什么标准选择工作、怎么规划人生,我好像都不太清楚”。
毕业了,还是一头雾水的不只是王然。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73名高校在校生或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最希望得到的是职业发展、定位和决策等方面的指导。事实上,就业指导中心早已成为高校“标配”,不少学校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甚至提供一对一咨询。但真到了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学生依旧感到无助。
问题出在哪?就业指导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最想要得到的帮助又是什么?毕业季,记者走进高校就业指导课堂和毕业招聘会现场展开调研。
“不知如何选择”折射就业指导缺位
5月的北京,暑气逼人。记者来到北京某高校毕业招聘会,跟随毕业生刘欣一起见证她的求职路。
招聘会的热度比天气更热。熙熙攘攘的招聘现场挤进了400多家单位,刘欣一身正装,手中的文件袋里装着几十份简历,看见合适的就赶紧递上。可观察了一会,记者发现,她对“合适”好像并没有明确标准。
“是按照专业相关度,还是职业长期规划选择工作?”记者问。
“哪有选择?四处撒网,我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看似轻巧的回答里透着焦虑。
“学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院系也有辅导员,为什么不向他们咨询?”
“辅导员自己都没找过工作,怎么指导我?”刘欣告诉记者,她所在院系的辅导员是刚刚保研留校的师姐,人生阅历和求职经验并不比自己多。她想预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课程,却始终排不上号。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随机采访了十余位毕业生,其中不少都在大学期间选修过就业指导课程,可他们告诉记者:“课上学的和实际情况相差太大。”一位毕业生告诉记者,大一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到大二、大三就没有类似课程了,只是有一些校友讲座,“现在要找工作了,早忘了大一就业指导课上讲了什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