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零售价暴涨背后:原料药供应链被垄断

2019-05-31 847 0
作者: 文丽娟 来源: 法制日报

  ● 从1996年到2015年,20年间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了30多次整体性的强制降价。此后,国家又从药品生产、流通和销售各环节发力,频频出台降低药价的相关政策

  ● 我国医药市场分为政策性市场和非政策性市场。前者主要包括公立医院,药品通过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受降低药价政策的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包括药店、诊所和私立医院,药品流通市场化,企业可自主定价

  ● 一些原料药的生产批文被部分企业垄断,导致原料药价格暴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加大对原料药垄断的打击力度,也要完善原料药的关联审批制度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一盒罂粟硷针的零售价从45元暴涨至399元,一盒维生素K1针从99元涨至259元,一盒曲马多片从13.15元涨至30.3元,一盒肾上腺素针从29.1元涨至60.15元,一瓶鲨肝醇片从33.75元涨至68.25元……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从湖南省某医院独家获悉,不少抢救类、止血类、升白细胞类临床常用药,从去年至今已涨价数倍乃至数十倍。同时,市场上药店零售的多种常用药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推出取消药品加成、“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药品降价。然而,在这些措施陆续落地的背景下,部分常用药为何仍然出现涨价甚至断供的情况?真正让老百姓吃上便宜药、放心药,还应当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药品进价大幅上涨

  市场售价一路攀升

  因为药价上涨,湖南人王宇(化名)最近频繁托人从外地购买头孢克肟——她家4岁的孩子时常出现呼吸系统感染,这款药已成为家中常备药。在她家附近的药店中,头孢克肟的零售价为15元左右,而其他一些市县药店只要三四元。

  多年来给孩子买药的经验,加上自己在医院上班,王宇发现近两年一些临床常用药的价格涨幅很离谱。

  她给记者列了一张涨价清单:鱼精蛋白、盐酸右美托咪定、西地兰、别嘌醇、多巴酚丁胺针、葡萄糖酸钙针、利福平以及一些痛风药,从去年到今年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

  以一盒多巴酚丁胺针为例,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零售价为97.55元;2019年1月,零售价涨至266元;2019年4月,又涨到了460元。

  药品零售价上涨的背后,进价也在不断上涨:从去年至今,一盒维生素K1针进价从99元涨至259元,一盒曲马多片的进价从13.15元涨至25元,一盒肾上腺素针从24元涨至51元,一瓶鲨肝醇片从28元涨至58元。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