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署名文章:世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2019-06-18 2394 0
作者: 国纪平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人民日报6月18日署名文章:世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评美国一些人战略迷误的危险(中)

  国纪平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之深度调整激起一些迷雾在所难免。当前,透过中美经贸摩擦,很多人在思考大国相处之道,谈论“修昔底德陷阱”的声音也随之多起来。

  这个概念出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几年前他使用该名词用于指代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即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身陷结构性矛盾,冲突极易发生。这一观点的核心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就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出的“诊断”——“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的是雅典的崛起,以及由此给斯巴达带来的恐惧”,反映出的是对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维。

  当前的中美关系,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说,难以摆脱零和博弈的困境?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事关中美两国乃至世界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习近平主席这一深刻论述,对于人们廓清谬误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正如美国观察人士所指出的,当前美国“任由政治论述坠入不良深渊”的现象颇为令人担忧。

  “修昔底德陷阱”概念对大国零和博弈结构的默认,早已引发种种学理批判。然而,当前美国一些人,对于零和博弈理念总是心有戚戚焉。他们的信条是:守住“美国第一”,为此可以不择手段。于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快速发展,就被他们视为美国的敌人和眼中钉。

  这种痴迷于“丛林法则”的零和博弈思维正在华盛顿蔓延。过去一年多来,美国无视国际通行规则,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执意单方面挑起并升级对华贸易争端。就这一举动的背后考量,《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分析称,(中美贸易争端)不只是属于财经版面的故事,也是进入历史书籍的故事,因为这场争端涉及“经济和权力关系的规则”。以史蒂夫·班农为代表的美国右翼政治力量,更是急欲将贸易争端塑造为一场长期战略对抗。在这位白宫前首席战略顾问眼中,中国对美国构成“最严重的生存威胁”,贸易争端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意图以及这些雄心壮志对美国繁荣意味着什么”。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指出,美国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决策上,都无法想象世界上有另外一个国家和它一样强大。美国的这一“传统”,在近来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上再次尽显无遗。尽管平日也热衷于在国际舞台挥舞“自由市场”大旗,但当中国科技企业真正对美国优势构成竞争,华盛顿所能提供的“自由”就开始缩水,变得大打折扣了。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约施卡·菲舍尔就华为公司案例指出,“来自美国的信息很清楚,技术和软件出口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关乎权力”,“从现在起,美国将把强权凌驾于市场之上”。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