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垃圾车跑”,台湾人给我们上了一课

2019-07-09
作者: 记者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网

bf096b63f6246b60c2dfe67eebe40349500fa28c.jpg

  来自上海的张先生曾向笔者讲述这样一段往事:几年前他去台湾旅行时和当地一位朋友约吃饭,结果这位朋友迟到近一个小时,理由是“先回家扔垃圾”。当时他觉得很不可思议。然而,如今上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后,张先生已然明白那位台湾朋友的心情。“现在每天分类干垃圾、湿垃圾就已忙得团团转,大家见面讨论最多的就是垃圾话题。”

  相比大陆,台湾严格的垃圾回收和分类政策已行之有年,且效果不错。那么,台湾的垃圾政策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的呢?

  烧出来的“垃圾政策”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焰火庆典……”台湾歌手罗大佑的这首《超级市民》,讽刺的正是20世纪80年代台北糟糕的环境。彼时,台北市垃圾随处可见,甚至有市民期望台风把垃圾吹入大海。当地政府的填埋工作也相当无序,填埋场地也是“一地难求”。

  当时的台湾,正经历快速的工业化发展,不断创造“经济奇迹”。但伴随而来的则是环境污染、城市垃圾与日剧增的问题。1984年7月,台北内湖垃圾山发生大火,燃烧持续十天以上,成为台北市民心中的痛点。这一事件后,台湾从政府到民间开始积极思考垃圾处置问题。

  1987年,台当局提出“一县市一焚烧厂”的政策,想要以“焚烧替代掩埋”。但未经分类的垃圾焚化效率低,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且民众都不愿意焚化厂建在自家附近,在此起彼伏的抗议中,这一政策阻力重重。

  于是,从20世纪90年末起,台湾转换思路,由掩埋、焚化,走向资源回收、源头减量,建立完整的机制。简单说,就是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定时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以及付费处理垃圾。

  “刚开始实行这些政策时,很多市民都不习惯,纷纷聚集抗议。有的民意代表为了特定选票,也都频频发声要求停止这项政策。”在台北工作、生活数十年的苏诚表示,大家原本习惯在小区门口直接扔垃圾,结果现在要定点定时才能有垃圾车来,还要强制回收,街头也没有垃圾桶,很不方便。但随着宣传、推广的深入,尤其是“从娃娃抓起”的教育,这项政策得以较好实施。据了解,当时全台北7万多公务员花了两三个月时间,每天轮流上门,督导社区和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时任台北市环保局局长在推广政策时还多次被人砸鸡蛋。

  追垃圾车跑成风景

  “刚到台湾的时候,我在晚上出门散步时看到许多人拿着垃圾袋追着垃圾车跑,感觉很好笑,还专门拍了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台湾世新大学陆生郑梓仪告诉笔者,大一时因为在专门提供陆生居住的宿舍生活,所以学校没有强制要求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并且定点放置垃圾桶,大家随时扔就可以。但大二搬出去住后,郑梓仪居住的小区属一般居民楼,就要自己分类并定时扔垃圾了。

  “之前我还看风景,没想到我现在自己就成了一道风景。”郑梓仪说,由于自己居住的社区人比较少,所以垃圾车停留时间很短,一般只有两分钟。一开始自己没有经验,总是看到垃圾车到的时候才下楼,结果往往刚到路边车就开了,得追着车跑才能把垃圾袋丢进车尾的回收框里。“我还算幸运的,至少没有因为追垃圾车而摔倒。听说有的人会摔个‘狗吃屎’,甚至擦破皮。后来我就学乖了,只要听到垃圾车的音乐声响起,我就马上冲下来站好,等着垃圾车到来。而且网上现在也可以追踪垃圾车的定位,可以提前掌握丢垃圾的节奏。”

  由于丢垃圾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台湾民众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把扔垃圾的时间安排出来。例如尽量不在垃圾车经过家附近的时间点聚会、社交,家里做饭也要赶在这个时间把厨余清干净。万一有事要出门,大家通常会拜托邻居、室友等帮忙丢垃圾。

  “毕竟台湾天气炎热,垃圾留在家过夜容易有异味,也会招来蚊虫,不卫生。相比之下,普通垃圾还好一些,厨余垃圾要过夜真是个问题。”家住高雄的婉玲表示,面对厨余垃圾来不及丢的情况,台湾的很多家庭会用专门的密封塑料盒把厨余装好,放入冰箱冷冻。另外,一些条件不错、有物业公司打理的小区会自己安置垃圾桶,居民只需把垃圾分类后丢入小区的垃圾桶即可,物业公司会请专人来收垃圾。这样的安排方便了住户的生活。

  另外,2018年8月,台北市政府和回收业者合作推出了“iTrash智慧垃圾筒”,提供部分街区24小时的垃圾与资源回收服务,每0.5公斤收取4元(新台币,下同),机器会按照垃圾的重量收取费用,让上班族不再因加班而担心不能按时丢垃圾的问题。除了一般垃圾,智慧垃圾筒还安置了一台瓶罐回收设备。民众只要放入规定内可回收的塑料瓶或铁铝罐,机器就能帮忙回收,投放者只要放入10个塑料瓶或8个铁罐,就能获得1元。

  垃圾费需随袋征收

  当下对于上海的居民来说,分清楚哪些是干垃圾,哪些是湿垃圾是大家如今生活中最重要的话题。因为如果傻傻分不清楚,轻则要接受社区干部、环保督察人员的批评并重新分类,重则接受罚款。那么,台湾的垃圾分类标准是怎样的呢?

  按照规定,台湾的垃圾分为一般垃圾、资源垃圾和厨余。一般垃圾最容易处理,直接混在一起丢进垃圾专用袋就行。不过,这种垃圾专用袋是有特殊标志的,价格也比普通塑料袋贵。比如普通袋子价格为几元新台币,而垃圾专用袋根据大小为1元到40元不等。这就相当于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

  而厨余垃圾,就要分生厨余和熟厨余。生厨余为未加工的食材,主要可用于制造肥料;熟厨余为饭后的剩菜残羹,可以用来喂猪。至于资源垃圾,类别更是五花八门,从纸板、塑料瓶、铁罐到电子产品等。

  走在台湾街头,如果你看见的是黄色、响着音乐的大型垃圾车,那么它就是来收装在专用袋里的一般垃圾。如果看到的是白色的资源回收车,那么车上下来的工作人员就是按分类要求来收取生熟厨余和各类回收资源的。如果不按规定分类,台湾民众或面临1200到6000元的罚款。

  尽管这样的分类很繁琐,但如今台湾的民众已然熟悉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台湾的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大大下降。就算台北街头鲜有垃圾桶(仅限地铁站、便利店和部分游客多的路段有设置垃圾桶,且明确规定不能丢生活垃圾),但街面仍然十分干净。(文、图/桃花岛主)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