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去打工,土地谁来种?
农民去打工,土地谁来种?河北探索推广6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务工,一些地区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以往小规模散户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需求不相适应。“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面临的新课题。
对此,河北省推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在农民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委托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耕、种、防、收等农业经营工作。这种模式能否解决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走访河北多地开展调查采访。
前不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大力推广全产业链托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股份合作分红、股份托管并行、专业化托管、供销社为农服务6种托管服务模式,以此引领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按照计划,到今年底,河北省上述6种托管服务模式覆盖面由45%增加到50%以上,全省从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组织数量由2.5万家发展到3万家以上,服务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
经营集约化为农业增效
“俺把家里的5亩田全程托管给了‘为农服务中心’,闲下来还能外出打工挣钱。”在河北省临漳县狄邱乡牛村农民梅利廷看来,这样托管土地很划算。
2018年,临漳县供销社依托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积极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县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流转)服务面积9.6万亩。
为进一步加快土地规模经营,临漳县供销社依托下属农资公司和金丰公社联合组建了临漳县“为农服务中心”,构建起农业技术、农机、粮储、金融、种植保险、保障六大服务体系。这种模式把农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管理,通过“上游兴资源,中游建网络,下游做服务”多层经营,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经当地农业部门核算,实施土地托管后,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3%至15%,每亩年均增产粮食100斤至150斤,每亩节支增收200元左右。
据了解,临漳县的乡镇“为农服务中心”还与北京等地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联合,广泛开展农机作业、测土配方施肥、农资直供、农药农技服务、优质农产品代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