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票不打包,大鱼大肉一筷未动!“禁令”之下仍有人暗中公款吃喝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开票不打包,大鱼大肉一筷未动!“禁令”之下仍有人暗中公款吃喝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高健钧、崔可欣
大鱼大肉有的几乎一筷未动,整盘倒掉不打包……“新华视点”记者近日暗访发现,各地把制止餐饮浪费作为纠治“四风”的重要内容,但个别单位、国企人员继续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有一些藏匿于高级食堂、私密会所、农家乐等场所。
公款接待六七人一桌花数千元,整盘浪费不打包
包间内一桌8个菜,甲鱼、牛肉粒、卤味拼盘、青菜几乎一筷未动,一条六七百元的鱼只吃了三分之一。服务员一边摇头感慨,一边将这些剩菜直接倒入泔水桶中。另一个包间里,一盘价值近50元的榴莲酥一块没动过,整盘浪费。
近日,记者连续3天来到西部某市一家中高档餐厅进行暗访。在包间楼层,待食客走后记者发现,一些有老人小孩参加的家庭聚会,所消费多为家常菜,而且基本都能“光盘”;而一些商务、公务接待饭局,均消费金额数目大,且浪费严重。
这个判断得到餐厅服务人员的印证。“个人掏钱吃饭比较节约,一般都能吃完,吃不完也会打包。那些公务、商务接待的通常会开发票,点的菜不仅贵、量大,而且基本不打包。”该餐厅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
根据该餐厅一些包间的消费记录和发票,个别国企人员消费菜品多、消费金额大,其中某国企接待六七个人的消费金额近3000元。
在另外一家高档餐厅,记者看到一名被称“主任”的人结账后开了发票。当服务人员问他是否打包时,对方表示不用。“这类公款接待,即便吃不完一般也都不会打包。”这名服务员说。
一名负责接待的干部在点了一大桌明显吃不完的珍馐美馔后说,知道当前正在反对餐桌浪费,但排场大小往往代表主人的诚意,不多点几个菜总感觉对客人接待不周。“再说毕竟花的是公款,算是工作需要。”他说。
一些人躲进食堂、私密会所、农家乐等场所隐蔽消费
记者发现,近几年,在反“四风”的持续高压下,公款吃喝现象大大减少,但个别机关单位、国企人员依然“顶风作案”,有的继续在高档饭店公款吃喝,但更多的则躲进食堂、私密会所、农家乐等场所隐蔽消费。
一位基层搞接待工作的干部向记者反映,今年以来,其参加的会议、考察、调研等,中午一般会安排相对简单的工作餐,但到了晚上,就会安排比较讲究排场的接待宴席。
“如果有领导出席,点的菜就会上档次,铺张浪费得很。”这位基层工作人员说,“酒也不少喝,为了掩人耳目,名贵酒是装在矿泉水瓶或直接倒在分酒壶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