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留置针“创收”超500万元,岂能骗医保救命钱创收?

2020-12-21 2838 5
作者: 高皓亮 闵尊涛 来源: 《瞭望》

  ◇398元/支的进口采血管,串换相应名称,即自费项目变可报销

  ◇靠着小小一根留置针,有的医院一年多时间“创收”超500万元

  ◇仅一家医院,超医保限定开具某抗生素达10万多支

骗保 朱慧卿图/本刊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救命钱”。日前,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院涉嫌骗保问题引发关注,国家医保局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太和县现场督办。记者调查发现,创收驱动下,违法、违规、违约套取医保基金的现象在个别定点医药机构仍然多发,且手法更趋专业、隐蔽。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全领域、全流程的基金安全防控机制。多位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坚持多策合力补齐监管短板,不能让医保救命钱变成创收来源。

  一根留置针“创收”超500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手法更加专业的骗保行为在个别定点机构频发,隐匿在患者就诊全程,不仅侵蚀医保基金安全,有的还损害患者生命健康。

  ——串换“变脸”,改个名称自费变可报销。在中部某医院,一家第三方监管机构检查患者出院结算清单发现,一支398元的进口采血管,患者一次用5支,一次的费用近2000元,医院在录入系统时修改相应名称,即自费项目也成了可报销。

  往往越是临床常规、大量使用的项目,就越可能成为串换套取的重点。记者在南方某三甲医院调查发现,小小一根留置针,也能成创收“利器”,患者实际接受的是10元左右一次的静脉输液(留置针),套成“静脉置管术”即变成60元/次。仅靠这一项,这家医院一年多时间违规收费超500万元。

  为串换更高标准收费,有的定点机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病情“一成不变”。依据护理常规,患者住院期间需按照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然而,在一家三甲医院,多达9000余人次从入院到出院均按一级护理标准收费,经检查人员剔除重症医学科等相应科室以及相关重症诊断,发现仍有超七成患者事实上应参照二级护理收费。

  ——拆分收费,一台手术算三次。在一家高校附属医院,一位心脑血管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经皮主动脉气囊反搏动术,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3例。按照当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相关规定,同台手术只收取1例费用,然而,在这家医院却被拆分收了3次,原本500元的费用变成了1500元,在医保目录中按乙类报销。

  有的医嘱上只开具了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收费却按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普通心脏M型超声、室壁运动分析、左心功能测定、组织多普勒显像6项收费。在西部一家医院,经检查人员与医院彩超室工作人员核实,这家医院的心脏彩超为套餐式收费。靠这一方式,这家医院仅一个科室就涉及多收费70余万元。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市场经济也好,市场化也好,解决需求上的服务总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不搞坑蒙拐骗还算是有良心,如果黑了良心,肯定要遭人恨的,医疗搞了市场化,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就打歪了主意,骗取社保达到盈利的目的,人们怎能不切齿痛恨呢?然而人家掌握利器生杀大权,小小老百姓只能任人宰割了。
0条回复
都是医疗产业化的原因,把关系人民健康的医疗交给市场,交给资本,病人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0条回复
我说为何许多电信诈骗被害人被骗后,死活要给诈骗犯汇钱呢!原来都是这种违规违法的事情干得太多了,天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所以才会一骗一个准儿!
0条回复
一点不奇怪,白猫黑猫嘛。
0条回复
此类问题很难解决,根子在医疗产业化。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