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医院的横幅、安徽多家医院的骗保,这些怪象让人瞠目
今年收获赞美最多的就属我们的医护人员了,同时,在新冠战疫中,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发挥了主要作用,那些逆行的医护人员几乎都是来自公立医院,相比来看,一些缺乏公立医院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便是遥不可及的想象了。
不过,也不都是美好,近来,一些医院也发生了一些“怪象乱象”。
01
比如,四川成都。
12月9日,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外悬挂了一条大大的横幅,上书:“热烈祝贺我院成为新冠核酸检测定点医院”。
天!这是什么意思?!
成都新冠疫*情反弹,医护人员加班加点,24小时核酸检测,相关社区的人民群众听从安排,有序地进行检测排查。
大家都不容易,为的是疫*情防控,防的是病毒。疫*情反弹,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大家都在努力预防出现的事情。
“热烈庆祝”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前,实在是太不合适了!这到底是语言表达没有学好,还是文化基础不行,还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真是有种“利”字当头,充满铜臭味的感觉啊。
网友们也是炸了锅,评论一个接着一个蹦:“想钱想疯了?”、“发国难财”、“写横幅的人脑子坏了”、“一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
所以说,看吧,有一部分群众的眼睛也还是雪亮的。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新华网发了一篇文章,取了个标题叫:儿科“病人荒”,医生心慌慌。文章开头讲述了一件事,安徽省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10名医护人员,因绩效考核过低,以科室名义联名打报告,要求集体转岗,这一事情引发了舆论关注。
对于这个事件,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就这个标题也暴露了类似的问题:医疗机构“市场化”,医患关系也“市场化”了。
这个场景还让笔者想起12月12日那天一则海报:山东联通用蒋介石剿共的“攘外必先安内”来纪念西安事变84周年,真是让人倍感荒唐。
这历史不知道是学了还是没学,忽略了这六个字背后的意义,仅仅是把它们当成了“名人名言”来使用了是吧?!
对历史的无知,对利益的追逐,使信仰迷失,或许是出现这些荒唐现象的原因之一。
02
12月14日,新京报曝光了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院医保乱象,让人瞠目结舌。
医院、老人,中间还衍生出了专门的一个产业——中介。
医院提供“量身定做”的假病历,中介专车搜罗老人送往医院,老人本身没有需要住院的疾病,冲着免费体检答应住院,把医院当成类似“老年活动中心”似的存在。有一位住院老人一年之内在3家医院免费住院9次,并称“在家无聊才来住院,像游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