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黑大案为何成推不动的“骨头”?“保护伞”竟是刑侦大队长
3月3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大型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第五集《督导利剑》,聚焦多起涉黑大案。
推不动的“骨头”!
河北三河刁青龙涉黑大案
2018年7月6日,中央扫黑除恶第1督导组进驻河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试点督导,正式拉开了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的序幕。
作为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第一站,督导组与河北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100多人进行了谈话,随后分成若干个小组,下沉到各地市县。
要找到推不动、打不掉的“骨头”和“钉子”,就要深入群众发现和核实线索。正是在下沉督导过程中,发生在三河市一起涉黑大案出现在了督导组的视线之内。
被多次举报 却始终“证据不足”
刁青龙,三河市燕郊镇人,从2008年开始,刁青龙开设赌场、聚众赌博,放高利贷,指使手下用各种“软暴力”手段追讨债务。通过不断拉拢有前科的刑满释放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逐渐形成了危害一方的涉黑组织。
近年来,刁青龙和团伙成员曾多次被当地群众揭发举报,但始终没有下文。
中央扫黑除恶第1督导组成员 祖延光:刁青龙这个案件,河北在自查期间,这个线索向我们督导组报告是查否的,后来根据我们下沉的一些情况,包括特别是与举报人见面,我们进一步研判,认为这个线索还是有价值的。
举报线索有价值却查不下去,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督导组将相关的线索列为督办线索,转交给三河市扫黑办核查。蹊跷的是,几天之后,三河市公安机关反馈的结果依然是“证据不足”。
打黑先拔“伞”!捂住刁青龙涉黑案的“盖子”被掀开
真督实导,就绝不能放过每一条没有查清的线索,督导组决定一盯到底。
要打黑必须先拔“伞”。在督导组的推动下,廊坊市纪委监委对案件背后的“保护伞”问题同步展开审查,捂住刁青龙涉黑案的“盖子”终于被掀开。
唐连栋,时任三河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2018年3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两个多月后,三河市公安局就接到了刁青龙涉黑线索的举报信,唐连栋正是线索核查的主要负责人。
服刑人员 刁青龙:有人举报我打架斗殴借(放)高利贷这些事,所以我找到了唐连栋。就是说看能不能给我查查,是谁举报我的,是怎么回事,这么着给的他钱。
刁青龙分三次给了唐连栋100万元现金。2018年7月,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进驻河北后,听到风声的刁青龙又一次找到了唐连栋,送给他近20万元的现金。
唐连栋把钱埋在了老家的院子里。在他的干预下,刁青龙案的调查结果一直是“证据不足、无法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