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妇自制粉蒸肉销售惹官司 “打假人”先买3份再买150份索赔近5万元
婆婆做出传统的美食,儿媳拿到网上出售,没想到引来巨大的麻烦。
开网店卖自制菜品
被举报为“三无产品”,索赔5万元
重庆的王女士在卖出150份扣碗类熟肉产品时,虽然进行了真空包装,但因没有标注产品相关信息,被买家举报为“三无产品”,告上法庭。近日二审结果出了,王女士败诉,要退还4500元货款并给予十倍赔偿,共计约5万元。王女士表示想不通这个结果,将继续上诉。
王女士拍视频放到网上
老顾客订购150份扣碗菜品,没贴任何标签就发货
摊上事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来自重庆忠县马灌白高村,婆婆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很会做泡菜、黄荆麦酱、渣海椒、风豆豉、腊肉、香肠等当地各种农村美食。王女士跟着婆婆做这些美食,大约在四五年前,她开起了“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网店,和婆婆及丈夫一起专门卖这些自制的风味美食,颇受欢迎。一开始,“毛妈妈”的产品以泡菜之类为主,去年他们增加了粉蒸肉等传统扣碗类产品。
王女士说,去年7月,居住在重庆市江北区的男子邵某向她订购了150份扣碗类产品,包括粉蒸肉、烧白(即扣肉)、风豆豉回锅肉各50份,总价4500元,说是单位团购。来了笔大生意,王女士很高兴,因为是现做现卖,她让对方等了几天。不久,王女士将150份扣碗做好后用真空包装发货,但包装上没有任何标识,她没想到这给她引来巨大的麻烦。
法院一审判决:三无产品,十倍赔偿
去年9月,王女士收到法院通知,她被邵某起诉了,对方称她出售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明、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要求退还4500元货款,且按货款的十倍金额予以赔偿。一家人顿时蒙了。
王女士说,她家微店开了好几年,口碑一直很好,此前售卖的各种食品,包装上都按规定标注了食品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这次顾客要的150份扣碗,因为是新推出的产品,而且量多时间紧,她来不及准备有上述信息的标准包装。粉蒸肉和烧白是用一个土制小碗盛放,外面用一个真空透明袋密封包装;风豆豉回锅肉用一个金色铝箔餐盒密封,并粘贴封口包装。没想到,这成为对方的把柄。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去年一审开庭,判决王女士败诉,王女士提出上诉。近日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她再次败诉。
王女士家出售的自制菜品
网店主发现对方有多起类似举报案例
记者在二审判决书上看到,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在上诉时称,那150份扣碗不是预包装食品,而是具有合法资质的散装产品,生产销售渠道合法。但法院认为,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的相关条例,涉案产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法院支持原告邵某的诉求,判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退还货款并予以十倍赔偿,加上案件受理费,王女士家一共要掏5万余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