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5%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

2023-03-29 907 1
作者: 记者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西省近年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加绿化节点和公共开敞空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图为3月24日拍摄的南昌高新区艾溪湖湿地公园。

朱海鹏摄(人民图片)

去年以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图为搬迁到民乐县乐民新城的孩子们在小区内玩耍。

王 将摄(人民图片)

  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受到多方关注。

  这是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5%,意味着“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提前实现。

  65%背后有哪些改变?跨过65%,城镇化的空间和动力还有多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国接下来将从何处着力?

  10年间1.4亿农村人口落户城镇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看规模,中国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245万人到2022年的92071万人,增长74826万人,这一增量超过欧洲人口总和。

  看速度,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978年为17.92%,2022年为65.2%,40多年提升超47个百分点,英美等不少发达国家实现同阶段城镇化率跃升用时2倍以上。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在城市安家落户。“住进新房,我们成了新市民。”在贵州省独山县,岑群昌前两年来到县城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工作,“工资待遇挺好,社保也正常交。现在,一家人都从农村老家搬了过来,上班、生活蛮方便。”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贵州坚持实施全面放开城镇落户的户口迁移政策,推动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在城镇应落尽落。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同等待遇政策。“十三五”以来,共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300万人以上,发放居住证超200万张。

  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过去10年共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分析,随着一系列相关文件出台落地,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了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落户条件大幅放宽,多地积极探索实施了跨区域协同、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互认等更加宽松的落户政策。“2021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7%,比上一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0.83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这是‘十三五’以来两个城镇化率首次缩小差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显著成效。”高国力说。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疯狂的城镇化并非中华民族之福,越是较富裕的地区城镇化越快,土地的破坏,人口的流逝,实际破坏的是中华民族的繁衍基础,而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补益不大,应该在振兴乡村和城市化之间找打一个平衡点,不能城市化不顾一切,振兴乡村只是口号。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