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地宣布:“试管婴儿”费纳入医保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邵萌)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简称“广西医保局”)发布通知称,11月1日起,广西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此前,已有多地发布过拟探索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消息,“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的话题也广受舆论关注。
逐渐被“看见”的不育群体
当在“管友”群里看到广西将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的消息时,家住桂林的余璇(化名)开心极了。“看到北京实行的时候,就想什么时候广西也可以呢?没想到政策这就来了。”
在她社交平台发布的帖子里,不少用户评论,希望更多省市也能将此类技术项目纳入医保。
广西医保局发布通知,11月1日起,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来源:广西医保局官网
实际上,辅助生殖费用进医保争论已久。呼声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率攀升和人口出生率走低的现实。
而根据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的一项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至2020年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这意味着,每6对育龄夫妻中就有一对夫妇面临生育困扰。
这些人通常会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其中应用最广的就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
经济负担成隐形门槛
此前,余璇已在当地公立医院做了一次促排卵、两次胚胎移植,尽管未成功,但花费已近5万,这笔钱对她的家庭来说并不算少。不过,余璇称,这相较于她认识的其他省市的“管友”已算“幸运”。由于治疗难度、方案、地区不同,做“试管婴儿”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单周期价格对不少家庭来说已较昂贵,一些患者则需要更多次周期才能受孕成功。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制订的《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提到,女性在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试管婴儿治疗周期成功活产,而女性在35岁以上时,所需治疗周期还会明显增多。
在余璇看来,“做试管”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从促排卵到取卵、取精、体外授精,再到胚胎移植、着床等环节,就像一次次闯关,过程中充斥着渴望、紧张、愧疚。“本来正打算年后开始第二次,这次就能赶上进医保了,感觉心理负担都小了一些。”
资料图。韦亮 摄
中新网注意到,广西此次纳入医保的项目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限门诊,每人最多报销2次,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时,不设基金起付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