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磅发布 | 基因武器:靶向攻击特定人种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曾于1998年9月披露一则秘闻:为了报复伊拉克的导弹袭击,以色列军方正在加紧研制一种能够专门对付阿拉伯人而对犹太人没有危害的基因武器——“人种炸弹”
以美国合成的基因毒剂“热毒素”为例,实验数据显示,仅需施放万分之一毫克剂量,就能杀死100只猫,经实验估测,仅20克“热毒素”便足以使60亿人受到侵扰,无数人或将因病致死
基因武器在施用过程中还能作用于具有遗传性质的DNA,改变特定群体的遗传基因,对其造成持久性伤害,这将深刻影响一个族群、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安全、存续与长远发展,而前代生物武器皆未曾企及此般伤害水平
其“基因密码”只有制造者知晓,遭到攻击的一方在短时间内一般难以破译,也较难防御或对症治疗
基因武器是一种“敌我分明”的生物武器,它通过改造致病基因、培育攻击的靶向性来甄别、筛选具有不同性状特征的生物体。它会精准锁定特定人种或群体作为攻击目标,使病毒只在目标群体中传播,而不伤害其他族群
经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评估,耗资5000万美元建立一个基因武器库,其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将超过花费50亿美元所建立的核武库
文 | 郑思青 贾珍珍
基因武器,又叫遗传工程武器,是指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生物体的致病性的一种武器。其特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种族或群体的基因特征进行选择性杀伤,因此又被称作“种族武器”或“人种炸弹”。
20世纪70年代,以基因重组为代表的基因工程技术甫一问世,就被应用于军事领域,西方一些国家竞相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进行了基因武器研发。进入21世纪后,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国家又将其前沿科技成果逐渐推向军事领域。
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批量生产”的基因武器正变得更加危险。如何面对其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第三代生物武器
基因武器属于生物武器的一种。按照生物武器的代际划分,第一代是利用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如毒素、毒植物等直接攻击生物体,这种生物武器没有传染性;第二代是利用人工技术培养病原体制造细菌武器、病毒武器等,它们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也会导致较高的失能率、死亡率;第三代是利用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制造的基因武器,有的着眼于诱发特定人种基因突变,有的着眼于以更强的毒性、传染性和耐药性对特定对手进行快速杀伤。
美国《华尔街日报》透露,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军方就制定了以基因武器秘密打击对手的计划:了解目标国家人种的基因组成并发现其基因特征,研发能够诱发其基因突变的药物和食品,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