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被封、强制办证!张家界为何不准农民自己炒茶?
央广网张家界3月30日消息(记者 黄珂岚)29日,一则“张家界市农业局把炒茶叶机器贴封条,不准农民自己炒茶”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当日,湖南张家界永定区新闻办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核查,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莓茶产品质量,该区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未取得相关许可、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等情形的莓茶经营加工点进行依法治理。视频中陈某的经营加工点因未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查处。一直以来,茶农自产自用莓茶均可自行炒制。
情况通报(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微观永定公众号)
“农民自己炒得挺好的,手工量少更细心,大批量机械化自动化丧失了传统味道”“食品安全很重要,小作坊没有保障”……相关评论区中,网友有着各种不同声音。张家界开展的莓茶生产加工棚点专项整治,是厉行禁止还是规范产业?30日,央广网记者实地探访张家界市永定区莓茶之乡罗塔坪乡长寿村,了解小作坊茶农目前生产情况。
罗塔坪乡长寿村(央广网记者黄珂岚 摄)
“机器打了封条,是我们同意的”
长寿村是“中国莓茶第一村”。近日,该村有着20余年莓茶种植经验的茶农张世翔与企业签约为期一年的鲜叶收购订单,家里的茶叶杀青机被贴上了封条。“机器打了封条,是我们同意的。”他告诉记者,“家家户户都生产,市场竞争力大,会导致不规范。”
央广网记者采访张家界市永定区长寿村茶农张世翔(央广网发 张格 摄)
据悉,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对未取得相关许可、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等情形的莓茶经营加工点进行依法治理。茶农按照自愿原则,签署合同、搭建厂房、办理证件。达不到办证条件的茶农,可以向有加工资质的茶企提供鲜叶。
问及为什么没有申请办证,张世翔告诉记者,“办证需要投资场地,今后如果莓茶市场价格好的话,也会考虑办证。”
长寿村村干部杨龙说:“近年来,我们村的莓茶产业发展迅速,莓茶种植面积达到几千亩,以前村民大都外出打工,得益于莓茶产业发展,不少村民选择回乡。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茶农的茶叶质量和价格,让村民有更加稳定的收入。”
“大概一周内完成办证”
此前,记者联系到视频发布者陈先生,他表示,现在正值炒茶时节,弟弟是永定区一户莓茶茶农,所在的村上只有弟弟拥有茶叶杀青机,由于相关部门将机器贴了封条,近期各茶农都没有地方可以炒茶。“目前,我们已经按照要求,整改厂房、办理证件,大概一周内可以办完。”
《张家界莓茶种植技术规程》《张家界莓茶加工技术规程》(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