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靠“工科生密集型产业”化解文科生就业难的建议


  一 中国每年三百万工科毕业生助力中国建立起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工业体系

  从1999年高校大扩招到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从2003年到2023年这20年,中国高校共培养了6000万工科生,平均每年培养300万(含工科大专生、工科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对比之下,美国去年仅培养40万多点工科生,其中一半还是外国留学生。中国靠着海量工科生与工程师压倒性优势,建立起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1个工业大类,207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部份行业在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乃至领先水平,如北斗,高铁、航母、邮轮、光伏、新能源、特高压、龙门吊、盾构机、C919等。不过笔者要强点两点:

  一是虽说中国过去20年共培养了6000万工科生,但并不意味着这6000万工科生最终全部成为工程师。因为当工程师是非常辛苦的,且成长时间漫长,要成为技术骨干,“十年磨一剑”是起码的时间要求,而报酬却差强人意,根本无法与超高薪的金融业相比,社会地位也无法与公务员比。不可忽视的是新旧世纪相交那个年代,在伴随数千万产业工人下岗的同时也导致不少工程师下岗,他们中多数人都转行干其它工作,如今毕业就考编考公务员的工科生数量正急据增加。所以平均每年毕业300万工科生,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成为工程师与选择工程师作为终身职业,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或转行到非技术类行政、管理类岗位比例是比较高的,至少在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在6000万毕业的工科生总量,大体只有三分之二即4000万人把工程师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选择。即使是4000万工程师总量也是一庞大的数字,放在欧洲,4000万就是妥妥的人口大国,接近俄乌冲突前乌克兰人口总数。

  二是中国能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工业体系的前提是拥有4000万海量工程师工程师基本上是学工科的,都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干出来的,所以高校培养的工科数量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未来工程师数量,即使中国有多达三分之一的2000万工科毕业生因各种原因转行干别的,也不会影响中国现在与未来在工程师总量上对美、日、俄与欧盟压倒性优势,而一个大国工业体系完整程度是与该国每年工科生毕业数量与工程师总量成正比的,这意味着美、日、俄乃至整个欧盟都无法建立起类似中国的完整工业体系。美国每年仅40万多点工科毕业生数量决定了美国根本无法建立类似中国的完整工业体系,中国在工科生毕业人数与4000万工程师总量上对美形成压倒性优势,令美国感到很恐惧。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