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埃及文科生恶性膨胀的前车之鉴与中国对策


  根据人才招聘网络平台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年而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而在就业形势更严峻2023年,文科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严重的是把这几年毕业即失业的文科生叠加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也必然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埃及失业文科生恶性膨胀所引发“阿拉伯之春”就是前车之鉴。为此,笔者建议,在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压缩文科生过大招生规模同时,应通过紧缺工科专业的扩招,以“工科人口红利”与“以工带文”的就业模式来为文科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 埃及文科生空谈误国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国在空谈误国上也应吸取国外教训,埃及人特别是埃及文科生也算是空谈误国的典型。

  埃及《金字塔报》是埃及也是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阿拉伯文日报,2012年初,《金字塔报》记者曾到浙江义乌进行采访,随后在《金字塔报》发表长篇报道,介绍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与小商品经济的盛况,记者在报道的最后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埃及没有建立起类似义乌的小商品城与小商品产业,而是只能从中国义乌大量进口小商品?

  2013年,时任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曾在当地报纸上发表文章,题为“请多关注小企业主的中国梦”,他在文中提到:三年多前,我来义乌履新,一位朋友介绍,义乌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是交通枢纽,没有丰富矿产,也不是大型城市,但义乌小商品市场却能连续18年创造了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成交额榜首的奇迹。三年多来,这个“奇迹”还在持续,但作为负责这个城市全局事务的一名地方官员,我的体会却有一些变化:义乌没有“奇迹”,因为那些所谓的“奇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间冒出来的,而是数十万义乌人和上百万从全国各地来的“新义乌人”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扎扎实实打拼,实现着自己的“义乌梦”,最终汇入13亿人的中国梦。

  义乌市委书记这段话以其亲身经历很好解释了《金字塔报》记者的疑问,即义乌的小商品经济奇迹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义乌人实干出来的,义乌人靠实干实现了自己的“义乌梦”,也间接助推了“中国梦”的实现。

  从2011年导致穆巴拉克总统下台的“阿拉伯之春”到如今的“阿拉伯之冬”, 埃及“空谈家”太多也许是引发埃及及中东政局与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

  有句阿拉伯俗语说道:什么是好书——开罗人写,大马士革人出版,巴格达人阅读。这句俗语意识是指,开罗人(埃及人)善于提出新思想,有商业头脑的大马士革人靠出版赚钱,而巴格达人热衷于阅读。去过埃及首都开罗的国人都知道,虽说埃及经济落后,但传媒出版业却超前发达,街头上出售报刊杂志品种很多。看来埃及人善于提出新思想不假,但只一味于提出各种新思想、新观点,却不努力付诸实施与行动,那就有空谈误国之嫌。正如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所讽刺那样: 法国思想家放在图书馆那些著作足够我们研究好几个世纪。西方演讲学发展简史根据文字记载提到,最早认识口才价值和意义的并不是后来擅长演讲古希腊人,而是古埃及人, 时间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时代。大概由于历史与遗传,埃及人的口才不错,不少人都能对国内外政局与时事发表自己的滔滔宏论,本来埃及的“空谈家”就不少,可埃及高校却不断培养出超量的文科“空谈家”,使埃及反受其害。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