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十年前发表的对今日中国预判论文及现实意义


http://www.kunlunce.com/d/file/ssjj/guojipinglun/2024-01-23/5e97a615dc79e9b29e3c00b168193049.jpg

  作者说明:“工科人口红利”是指复杂技术劳动者或智力劳动者比例优势所产生的“人才红利”。即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中,学工科、学技术的工程师数量越多,所占比例越高,就能为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创造更有利的人才条件。最近,比亚迪老总王传福提出:比亚迪现有6万工程师,但数量远远不够,每年都从名校大量招聘工科毕业生来培养,未来将把工程师数量增加到20万以上。

  一家汽车企业居然有20万以上工程师,这是国内外其它汽车企业所望尖莫及的。比亚迪通过大量招聘工科毕业生来培养数倍于现在的未来工程师,以增强企业竟争力与盈利能力,这就是典型的工科人口红利这也印证了笔者十年前在核心刊物《中国青年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带有预判特点的重要论文。,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工科人口红利”概念。由于工程师基本上是学工科的,所以“工科人口红利”也可称之为“工程师红利”。 笔者重发十年前此文有两个目地:一是十年前此文提出的观点仍有现实意义。二是由于这几年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那么笔者在十年前预判与政策建议是否准确!是否可行?由读者去判断,仅供读者参考。

  被印度人口超过后, 只有“工科人口红利”才能“救”中国?

  【导读】2023年4月,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与以往某些的预测相比,时间点大大提前。很多人追问,中印人口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印度的潜在人口红利有多少?中国的人口红利结束了吗?

  本文发表于十年前,当时作者基于印度人口迟早要超越中国这一预判,提出“工科人口红利”的概念,分析对比两国的人口红利。他指出,印度年轻劳动力早在2010年便已超过中国,原因在于印度的人口红利是单一数量人口带来的廉价劳动力,缺乏庞大的青年工程师及青年技工群体。印度难以忽视的“厕所荒”与严重缺电,背后都是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本土工程师和熟练技工的短缺,导致对中美日欧的外包工程依赖严重。而在印度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中,“重IT、轻土木”现象明显,尽管印度每年土木工程师缺口巨大,虽然土木从业后期薪资丰厚,学生们仍更喜欢进入起薪是土木两倍的IT行业工作。所以作者认为,印度能否享受到丰厚的人口红利,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庞大的工科人口。

  基于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趋势,作者以日本为例,指出日本经济停滞并不只是老龄化问题。在经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日本年轻人出现“逃离工科”之势,曾经每百万工科毕业人数是美国2倍、英法3倍的优势不复存在。作者呼吁,如果中国在客观上无法避免“数量人口红利”的下降,那么“工科人口红利”的减少,则可通过工科教育的优化调整来加以解决,从而尽量缩小这种红利减少的幅度,并延缓其减少的速度。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