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发文:老年人需求愈加旺盛,让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

2024-02-28 3526 7
作者: 杨俊峰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近3亿,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老龄化催生了相当规模的银发经济,也就是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相关产业。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

  发展银发经济,既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口面对的现实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10%。未来,国家将着力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帮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预备于老”纳入范畴

  什么是银发经济?与之前的养老经济、养老产业相比,有什么新内涵?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在1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做出回答。

  刘明说:“关于银发经济的内涵,(我们)综合考量后将其界定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具体来看,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

  将“预备于老”(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的相关产业纳入范畴,是银发经济的一大亮点。

  发展银发经济充分呼应并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物质服务、科技支撑、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明确了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其中对扩大健康产品服务、发展养老金融、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打造老年宜居环境等做出了部署安排。将“预备于老”的相关产业纳入银发经济范畴,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框架下的总体考虑。

  从个体的生命周期看,老年阶段和未老阶段并不是割裂开的,而是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在未老阶段进行物质和财富储备、健康管理,在老年阶段才能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比如,推动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要着眼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将健康管理前移到中青年阶段,为步入老年阶段后获得健康幸福的晚年奠定良好基础。又如,从中青年阶段起就更好地规划财富储备,通过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不断夯实老年阶段的收入保障。”刘明说。

  发展银发经济,要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为此,《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