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票大军,在郑州“抢房”?
11月以来,郑州市北四环附近的几个城中村安置小区,成了房产中介争夺客户的聚集地。
在冬日寒风中,有人在小区门口搭起小桌椅,旁边悬挂着醒目的标语:“房票购房、全程带看、车接车送。”也有中介游走在各个小区,房票是交流的“暗号”。
“你还有房票吗?要不要去看房?”“你把有房票的亲戚介绍给我,如果促成一单,我给你发红包。”12月初,《中国新闻周刊》在多个小区都曾被房产中介主动搭讪。
郑州的这一轮楼市“红利”,可追溯至10月下旬,一份落款时间为10月22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印发郑州市征收安置项目房票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房票安置办法》)文件流传开来。文件提出,航空港区、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及市内五区,要尽快启动房票安置工作。
10月29日,靠近北四环的惠济区双桥村,率先拉开本轮郑州房票安置的序幕,2公里外的两处楼盘,几天内被持有房票的村民抢购一空。11月,郑州西三环、西南三环外的中原区、二七区部分已拆迁的城中村,陆续发布房票安置通知。
房票迅速成为这个冬天郑州最受热议的话题。过去村民可以选择回迁房安置,或拿到货币赔偿。房票则是将安置房按补偿协议量化为货币金额后,折合成相应面值发放,由村民自由选购商品房或政府建设的安置房。
近年来,全国多地都曾试水房票安置。房票看上去是一个“理想”方案,可以同时实现城中村拆迁安置、房地产去库存、稳楼市等多个目的。但在现实中,“一箭三雕”并不容易实现。
12月初,郑州市双桥村安置小区门口,房产中介搭起小桌椅招揽村民看房。摄影/本刊记者 杨智杰
出乎意料的火爆
“我们已经没有房子可卖了。”12月2日,郑州正商家河宽境的售楼处格外冷清,前台无人值班,仅有四五名工作人员坐在空荡荡的售楼大厅角落办公。一位销售顾问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前台接待也没有意义了。”
售楼大厅的入口处,还伫立着“热烈庆祝郑州市首批房票兑换圆满成功”的大幅海报,地上残留着庆祝留下的彩色纸屑。
正商家河宽境是郑州市在本轮房票兑换政策中最早接受房票的两个房地产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23年8月正式开盘,预计将在2024年年底交付使用。按销售顾问的说法,当时其他开发商都在观望,不愿意参与。而正商家河宽境临近北四环,相对偏僻,“上半年的销售情况非常差,公司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合作,看能否多卖一些”。
从结果上看,正商家河宽境赌对了。该项目针对房票安置用户,特别开放了两栋新楼,共318套期房,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村民们当天直接涌入售楼处。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显示,由于人流量过大,一位销售顾问不得不站在沙盘上以维持秩序。另一旁的入口处,数十位村民正排队等待进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