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过两会观察中国发展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这是2025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了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了12名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其中许多都和中国经济有关。《环球时报》记者3日在会上采访了两名外国记者,他们对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之快感到惊讶,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展现出浓厚兴趣,对中国在两会期间推出的政策如何影响世界高度关注。香港《南华早报》称,两会预计将揭晓中国今年的经济重点,包括如何设置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目标和通胀目标、推出提振国内消费的措施等。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发表特稿称,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两会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登场,中国经济和外部挑战两大主题,预计将贯穿今年两会。面对内外形势的挑战和机遇,北京在两会上将推出哪些应对举措,将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巴西记者:对“新质生产力”概念非常感兴趣
《联合早报》称,约500名记者3日到场参加中国两会首场发布会,人数大约是去年的两倍。据刘结一介绍,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据了解,共有近3000名中外记者踊跃报名采访本次大会。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5日在北京召开。
在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提问“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5%,实现了全年主要预期目标。但也有说法说,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您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刘结一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增速达到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日新月异。绿色生产力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消费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待化解。”刘结一表示,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改革开放、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这些与经济有关的词汇在3日的发布会上被频繁提及。伊朗英文媒体《德黑兰时报》记者沙克罗·赛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每年都召开两会,但今年的两会尤其重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今年的两会将为中国2026年至2030年的五年经济发展布局;其次,它将影响国际局势的发展。除了处理中国国内的问题,两会期间制定的政策与其他国家也有密切关系,两会期间做出的决策被很多国家关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