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贤:中国婚姻危机为何事关重大
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地区,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区,部分原因是这些地区过度重视教育而轻视婚姻和生育。因此,这些地区的未婚人口比率总体较高,历史数据表明,如果母亲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超过28岁,要将生育率提高到1.5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据报道,去年中国的新婚数量骤降五分之一,这意味着官方公布的出生人数,可能会从2024年的954万降至2025年的730万到780万。因此,尽管中国拥有全球17.2%的人口,但出生人数比率却只占不到6%,每年婴儿数量与尼日利亚相当。
此外,2025年中国的生育率预计降至每名妇女0.9胎(2.1胎为标准更替水平),仅为官方2016年预测数字的一半。这一人口现实是如此令人担忧,以至于总理李强于3月初宣布,政府将推出多项新政策来提高出生率。
然而,婚姻危机将大大削弱这些努力。结婚人数已从2013年的1347万对,骤降至2024年的611万对——尽管由于冠病清零政策,2020年至2024年期间的数据有所偏差。同样,同期的总体结婚率也从每千人9.9人降至4.3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国领导人面对的难处在于原因不只一个,主要包括育龄人口持续下降、生活方式改变、(现已废除的)独生子女政策对婚育观念的持续影响、男性持续供过于求,以及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根据中国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61%的新生儿由20岁至30岁的女性所生。但这一年龄段的女性人数已从2012年的1亿1100万,降至2024年的7300万,预计到2050年还将进一步降至3700万。因此,即使生育率有所回升,出生人数也将继续快速下降。
针对胎儿性别进行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数十年做法,已导致中国新娘短缺和“彩礼”飙升(新郎的家庭至少要购买一套新公寓)。一般情况下,出生时的男女性别比为102至106:100,而中国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全国零岁至4岁儿童的性别比为120:100,江西省为133:100,湖北省武穴市为197:100。
父母对未来女婿期望过高尽管男女比例差异极大,但仍有许多“剩女”,因为许多有女儿(几乎都是独生女)的父母,将女儿的教育和经济独立置于婚姻之上,并对未来女婿寄予过高期望。中国25岁至29岁未婚女性的比率,从2000年的9%猛增至2020年的33%和2023年的43%,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加速。
1980年,中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这不仅提高结婚门槛,还使离婚变得更加容易,进一步加剧危机。离婚率从1980年的每千人0.3人,飙升至2019年的3.4人。为此,2021年中国效仿英国和法国颁布一条新民法条款,规定离婚必须有30天冷静期。虽然这将离婚率降至每千人2人,但到2023年,离婚率又反弹至2.6人,远高于日本的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