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急了,喊话富士康,意味深长
“希望富士康坚定投资河南信心”。
7月22日,河南和富士康在郑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场会议的规格很高,河南的主官出席,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则代表签约。会上,河南主官喊话,希望富士康“进一步扩大在豫产业布局”。
面对河南方面的拳拳之心,富士康也是投桃报李,宣布将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总投资约10亿元。
富士康调整布局,撤退的号角刚刚吹响,外贸大省,坐拥富士康全球最大工厂的河南,进出口就遭遇严重滑坡。(参阅《最新GDP,谁在领跑,谁掉队了?》)
在此敏感时刻,双方通过签约合作,向外界传递出携手并进、共克时艰的信号。
主官喊话,时机微妙,内容意味深长。河南急了,外贸不能垮,就业必须稳,不能让富士康跑了。
01
河南为什么着急?这一切还要从苹果供应链的外迁说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是苹果供应链的核心,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富士康,在内地的工厂数量超过了250个,占其全球工厂数量的一半。从早期的深圳,到现在的郑州,富士康的流水线,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打工厂哥厂妹的青春。
但近年来,大国博弈加剧,地缘冲突频发,全球供应链迎来大洗牌。苹果本着分散供应链风险考虑,开始了“果链外迁”的战略性调整,人力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如印度、越南,成为库克新的投资热土。
以越南为例,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苹果通过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在越南的累计投资达到近400万亿越南盾(约160亿美元)。
果链外迁,富士康撤离,手机产能断崖式下降,拥有富士康全球最大工厂的河南和郑州,首当其冲。
河南的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据出口值的一半,机电产品又以手机为主。官网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的手机累计出口1395.1万台,同比下滑达到惊人的47.4%。
受手机产能减少的拖累,整个河南的外贸数据遭遇严重下滑,上半年进出口总值为3253.2亿元,同比下降13.8%。中部外贸第一大省的头衔,直接被安徽给抢走了。
富士康作为苹果的代工厂商,它也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环节,谈不上有多么高的技术含量,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和河南经济深度捆绑。上述这些数据再次说明了一点,“富士康一打喷嚏,河南外贸就要感冒”。
一直以来,对外资外企的歧视性偏见之下,富士康和郭台铭并不受网友待见。
面对富士康转移生产线的操作,不少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我们应该有点民族骨气,赶走了就赶走了,没有富士康,很快会有别的企业补上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