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来水均值逐年降低,粤港澳大湾区何以应对未来水安全?

2024-10-28 370 0
作者: 记者 来源: 澎湃新闻

  10月中旬,站在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的公明水库坝顶俯瞰,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深圳交水点出水口已被高水位覆盖,西江水像喷泉一样涌出,泛起一圈圈涟漪。

深圳市公明水库,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出水口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深圳市公明水库,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出水口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公明水库的修建曾是为了给深圳做储备水源。公明供水调蓄工程管理处生产部副部长陈柯宇说:“西江水来了以后,公明水库的功能定位变了,从过去作为深圳的战略储备水源变成现在的日常供水水源。”

  深圳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这里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再加上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遭遇干旱时咸潮上溯,对以河道取水或单水源取水的城市水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

  2024年6月,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通水,七万多名建设者用近五年时间实现了西江水15小时抵达深圳。深圳从此打破了单靠东江取水的局面,东、西江互济的双水源供水格局正在形成。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面对未来的水安全挑战,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景衡说:“以前总是在被动应对,随着水网工程的不断完善,以后主动作为的手段就更多了,可以提前干预、未雨绸缪。”

  超大城市的水安全隐忧

  10月中旬的深圳,已经过了降雨的集中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圳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6%。由于市内无大江大河,在非降雨、非汛期时段,深圳的河道径流蓄水困难。

位于深圳市的珠三角配水工程罗田泵站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供图

  位于深圳市的珠三角配水工程罗田泵站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供图

  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圳虽然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大,但受限于人口密度,多年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仅有121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7。

  “深圳是一座严重缺水城市,本地水源匮乏,一直以来高度依赖境外引水,80%以上的水资源来自于东江引水。”该负责人说。

  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造成沿线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后,哈尔滨市历经长达五天的停水。在此背景下,2006年12月,深圳决定在城市的东西两侧兴建两座“大水缸”,其中第一座就是公明水库。

  2019年公明水库并入深圳全市供水网络。“但当时,由于汇水面积小,水库蒸发量大,蓄水很慢。”陈柯宇说,很长时间公明水库只是作为深圳的备用水源,可在境外引水工程检修期间和突发事件应急时期提供大量备用水源,保障供水安全。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