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为什么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技日报记者 房琳琳 何屹 实习生 张临谦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氧气的化学式为O2,约占地球大气的五分之一。氧气对动物生命至关重要,几乎所有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都会利用氧气,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奥托·沃伯格(Otto Warburg)是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他揭示出,这种转换是酶促过程。
在进化过程中,生命体发展了确保向组织和细胞充分供氧的机制。颈动脉作为大血管,包含专门的细胞,可以感应血液中的氧气含量。193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发现,颈动脉体进行血氧感知后,通过与大脑直接通信来控制呼吸频率。
缺氧诱导因子(HIF)被发现
除了对低氧水平(低氧)进行颈动脉体控制的快速适应外,还有其他一些基本的生理适应性。对缺氧的关键生理反应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激素水平的升高,这会导致红血球产量的增加(促红细胞生成)。激素控制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性在20世纪初就已为人所知,但是这种过程如何由氧本身控制仍然是个谜。
格雷格·L·赛门扎研究了EPO基因,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氧气含量来调节它。通过使用基因修饰的小鼠,显示了位于EPO基因旁边的特定DNA片段介导了对缺氧的反应。
格雷格·L·赛门扎
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还研究了EPO基因的氧依赖性调节,两个研究小组都发现,几乎所有组织中都存在氧传感机制,而不仅存在于通常产生EPO的肾细胞中。这些重要发现表明,该机制在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是通用的。
彼得·拉特克利夫爵士
赛门扎希望确定介导这种反应的细胞成分。在培养的肝细胞中,他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复合物,该复合物以一种依赖氧气浓度的方式与上述DNA片段结合。他称这种复合物为缺氧诱导因子(HIF)。赛门扎致力于纯化这种诱导因子,并作出了包括鉴定编码HIF基因在内的关键发现。
1995年,他发现缺氧诱导因子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组成,这两者分别被命名为HIF-1a和ARNT。由此,研究人员可以着手探索整个氧传导机制的参与部分和其工作机理了。
林道氏病(VHL)竟成“合作伙伴”
当氧气水平很高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1α。但是,当氧含量低时,HIF-1α的量增加,因此它可以结合并调节EPO基因以及其他具有HIF结合DNA片段的基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