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归初:美国对华政策的五大“迷思”
当前,中美关系处于“至暗时刻”,对话合作成了稀有名词。这显示出,美对华政策完全脱离理性健康的正轨,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严重偏差。美需破除五大“迷思”,改正对华认知,防止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滑向失败甚至灾难的深渊。
一、泛滥成灾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本是老黄历,却一再成为美各界热议的高频词。无论是美高官政要渲染鼓吹美中“民主与威权”的较量,主要官方文件把中国定义为“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和“最主要竞争对手”,还是美专家学者在对华政策大辩论中林林总总的文章,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无不把“中国威胁论”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快速发展,美方起初也许不太在意,后来却措手不及,对华“战略惊讶”发展成“战略恐慌”。在恐惧笼罩下,美对华充满疑虑、猜忌和敌视,将国家安全扩大化、经贸问题政治化,无论中国做什么,美都会有很多反对声音。这背后是美国人的世界观出了问题。美不愿承认自身衰落与世界多极化大势,仍想维护“一超独霸”地位。在一些美国人眼中,霸权衰落是如同世界末日般的“生存威胁”,就算中国无意挑战、取代美国,但中国体量太大,又同美制度、文化迥异,客观上必然挤占美国际空间,损害美国家利益。美“恐惧文化”根深蒂固,有威胁就对付威胁,没威胁就制造“威胁”,甚至把无人飞艇、TikTok都当威胁。美不少政客、精英、国防军工复合体等揣着明白装糊涂,出于自身利益在国际上寻找敌人、制造敌人。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发展不是为了挑战美国、取代美国,而是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些是中国反复强调的。这就是给美方的定心丸,吃不吃、是否有效,在于美方的选择。
二、作茧自缚的“政治正确论”
中美关系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美对华政策被国内政治深度绑架。当美无力解决国内政治极化问题时,找一个“替罪羊”是最廉价的办法。以至于今天,美共和民主两党、自由保守两派在涉华问题上罕见地达成一致,对华强硬甚至反华一定程度上成为“政治正确”。
特朗普上台后先是将美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后又借指责中国掩盖自身防疫失败。拜登上台后为争取劳工阶层选票,同样从民粹主义角度将国内中产阶级衰落归因于中国,借突出“中国威胁”促进国内投资,使得外交问题变成了人人都可参与辩论和施加影响的内政问题。一些美政客看到打“中国牌”很有效,纷纷模仿,导致对华强硬派越来越多,理性派越来越少,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涉华民意越来越负面,政客们就更加反华以迎合民意,形成自我强化的“反华循环”。几周前,拜登下令军方击落失控飘入美国、属于民用科研目的的无人飞艇,这样就没人能说拜登对华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