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进入第三年,听乌克兰人讲述真实生活
编者的话:俄乌冲突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生活在战火下的乌克兰人日子过得怎么样?日前,《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到多名乌克兰普通民众,了解到基辅的物资供应还算充足,但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收入大幅下滑。很多乌克兰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频繁的空袭与爆炸。此外,医疗和教育服务领域也受到了冲击。
受访的乌克兰人告诉记者,这场战争已经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对未来的态度。“我周围的每个人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某个他们所爱的人,每个人。”一名受访者这样说道,而另一名乌克兰年轻姑娘则告诉记者,“我现在不再想未来,因为明天可能并不会到来。”
作者丨白云怡 谢文婷
当地时间2月25日,顿涅茨克地区的一位居民抱着孩子走过被空袭摧毁的火车站。(法新社)
物价涨了一倍,还得“昼伏夜出”
冲突爆发后,安娜·斯米尔诺娃和丈夫从乡村搬到了首都基辅,因为他们认为这里相对要安全一些。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不得不因为空袭的到来而频繁躲进防空洞,这已经成为了这两年来的家常便饭。
战争改变了斯米尔诺娃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自己已经习惯了“昼伏夜出”,利用清晨和夜晚的时间在家工作,因为白天可能不得不在防空洞中度过。
斯米尔诺娃说:“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会计。现在我和同事们已经几乎不去办公室了,因为我们的办公楼里有很多玻璃,这在遇到空袭或爆炸时十分危险。长期居家和昼夜颠倒对我的健康状况产生了很大影响。”
斯米尔诺娃补充道,更危险的情况是,有时她和丈夫还在睡梦中,没能及时听到空袭警报,便被随后的爆炸声惊醒。由于来不及躲到防空洞,他们只能躺在地板上,把一些枕头放在身下和身旁作为保护。她说,在过去的700多天里,她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惊恐之中。
斯米尔诺娃的经历在乌克兰颇具代表性。在战争爆发后,基辅几乎一切地下空间都被改造成了防空洞,从大一点的城市地铁站,到小一些的办公楼和餐馆的地下室。
联合国在今年1月初的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从去年12月29日至今,新一波袭击让乌克兰很多家庭只能躲在地下掩体、地铁站和地下室来迎接新年。”仅在1月2日这一天,人道主义工作者就在基辅记录到超过30起爆炸。
另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前的一项统计称,乌克兰前线地区的孩子在防空洞或其他掩体中躲避的时间累计已达到3000至5000个小时,相当于4到7个月。
尽管时刻面临危险,不过多名在基辅的采访对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基辅的秩序基本平稳,市面上也没有出现物资匮乏的现象,尤其食品和基本日用品的供应能够得到保证。只是在过去两年里,物价有不小的上涨,而许多人的收入却受战争的影响下降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