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再战特朗普,选举年美国频打“中国牌”
3月12日,美国民主党籍现任总统拜登和共和党籍前总统特朗普分别锁定各自党派2024年总统选举候选人提名。时隔4年,二人将在今年11月的大选中再度对决。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从拜登国情咨文演讲炒作“与中国竞争”、美国情报机构年度报告渲染“中俄威胁”,到特朗普扬言若成功当选将对中国商品征收60%关税,美国大选又一次将炒作矛头对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甚至在报告中捏造出中国“试图利用技术影响美国大选”等荒谬说辞。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李岩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选举年的特殊背景下,美国两党都有向选民展示对华强硬的需求。美国执意渲染所谓“外部威胁将影响本国大选”,除有意抹黑炒作之外,也凸显出美国日益强烈的战略焦虑。
“拜特”竞相鼓吹对华强硬
“外界对即将展开的美国总统竞选感到担忧。”美联社近日发文称,候选人“很大可能”会针对中国发表强硬言论,这恐将加剧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现实似乎正朝着美联社文章担忧的方向发展。3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公布其2025财年预算提案,在支出方面拟由本财年的约6.9万亿美元增至7.3万亿美元,包括为应对“中国竞争”的40亿美元“强制性支出”。这笔所谓“强制性支出”拟用于未来5年在印太地区和国际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改变游戏规则的投资”,从而“在竞争中超越中国”。美国国务院宣称,“中国是美国唯一既有意图重塑国际秩序,又在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方面越来越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竞争对手”。
美国国务院负责管理和资源事务的民主党籍副国务卿理查德·维尔马进一步阐释称,上述40亿美元“强制性支出”的请求中,有20亿美元计划用于设立一个新的国际基础设施基金,以便为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提供中国以外的“替代方案”。英国路透社认为,美方此项投资计划瞄准的对象正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维尔马称,“美国必须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在竞争中战胜中国”。
有分析指出,鉴于美国国会众议院由反对增税和增加公共开支的共和党控制,其政治主张与拜登政府相悖,美国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此前曾明确表示“在解决国内问题之前不会就对外援助进行投票”,因此上述财政预算计划在国会两院通过的可能性很小。不过,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这一政策构想将成为拜登展开连任竞选活动的基石。
事实上,这并非拜登政府近期首次公开炒作“与中国竞争”。3月7日,拜登发表本届任期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多次不点名批评特朗普的同时,拜登重申去年国情咨文中提到的“美国希望与中国竞争而不是冲突”的说法。拜登宣称,美国在21世纪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能够战胜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